• 免疫疗法:艰辛的抗癌战争终于迎来了转折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为提高机体对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成为癌症治疗中最令人振奋的突破。
    2015-12-14
  • 【冯国平、张锋】Neuron:一个基因如何引发两种精神疾病?

    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神经科学家已经阐明了“一个单一的基因如何能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作用”。这项研究发表在12月10日在线版的《Neuron》杂志,表明Shank3基因的两个不同突变,在小鼠中可产生不同的分子和行为影响。
    2015-12-16
  • 盘点2015年生物医学大事件

    每年年底,一定会有许多总结。科学研究也一样,过去《自然》和《科学》已经许多研究机构都会有这类总结。能准确把握学术热点,本身就是科学鉴赏力的表现。我自认为鉴赏力有限,但毕竟是这个圈子内的,这里先尝试一下,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批评补充。
    2015-12-14
  • 【张锋】Nature综述文章:聚焦CRISPR–Cas系统应用

    12月10日,张锋博士在《自然综述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pplications of CRISPR–Cas systems in neuroscience”综述文章,介绍了CRISPR–Cas系统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2015-12-14
  • 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优异的放大性能

    在过去几年中,一次性的生物反应器已经在现代生物制药工艺中逐步得到应用,这因为该技术能够增加灵活性,降低投资及操作成本。此外,一次性技术还可提升产量,缩短药物上市时间。
    2015-12-13
  • New Scientist:基因编辑有望治疗血友病

    首例体内细胞基因编辑即将实现。这项技术将被试用于治疗B型血友病——种能够导致自发性内出血的凝血功能紊乱病症。
    2015-12-13
  • 周宏灏院士:个体化医学向精准医疗迈进,未来医院或将根据biomarker来分科

    12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教授在“国际精准医学与未来健康前沿研讨会暨全国第三届药物基因组学学术大会”上为与会者做了“个体化医学向精准医疗迈进”的演讲报告。
    2015-12-18
  • 如何做好中国人群个体化医学工作?贺林院士呼吁精准医学不应泛用更不应滥用

    12月10日,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贺林院士从“思考篇、启示篇、实践篇和未来篇”四大部分在第三届药物基因组学学术大会“国际精准医学与未来健康前沿研讨会暨全国第三届药物基因组学学术大会”上为与会嘉宾做了“如何做好中国人群个体化医学工作?”的主题演讲。
    2015-12-15
  • 死细菌居然能治疗癌症!

    最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员Teoh Swee Hin,找到了这些癌症的另一种治疗选择——细菌疗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
    2015-12-14
  • Science:花心乃是基因作祟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自然选择驱动了一些雄性草原田鼠完全遵循一夫一妻制,而另一些则会寻求更多的伴侣。这些动物大脑惊人的差别是由于它们的DNA差异所导致。
    20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