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细胞疗法——晚期心衰治疗新希望

    心脏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此时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结构发生改变,无法正常泵出足够的血液来供应身体各个器官活动及代谢需求,可相应引发各种并发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而再生医疗技术“干细胞疗法”的兴起,为心衰患者带来了治疗希望!
    2016-01-15
  • Cell祝贺:中国科学家率先破解埃博拉病毒入侵的“第五种机制”

    北京时间1月15日,Cell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研究团队的文章“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结合内吞体受体NPC1的分子机制”,从分子水平阐释了一种新的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第五种机制),成为近年来国际病毒学领域的一大突破,为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了新靶点。
    2016-01-16
  • 人民日报:中科院正式启动部署项目“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

    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牵头、多个院所参加的交叉学科团队将在4年内完成4000名志愿者的DNA样本和多种表现型数据的采集,并对于其中2000人进行深入的精准医学研究。
    2016-01-17
  • CRISPR大牛再丰收:1篇Science突破成果,1篇Cell综述

    作为CRISPR领域的先驱者,Jennifer Doudna发表新成果的速度是惊人的。1月14日,女神在《科学》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成果,且在《细胞》上发表了一篇综述。
    2016-01-19
  • PLOS ONE: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如何抑癌?

    最近,美国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抑制胰腺癌进展”这种能力背后的一种新机制。他们在《PLOS ON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二甲双胍可降低最常见形式胰腺癌的炎症和纤维化特征。
    2016-01-17
  • 每日邮报:遏制阿尔兹海默症药物有望十年内出现!

    1月13日,每日邮报发文,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表示老年痴呆症的研究正处于一个乐观的时代,他们预估首个阻止阿尔兹海默症病情发展的药物将有望在未来10年内上市!
    2016-01-18
  • 【国信医药】基因检测的蓝海,液体活检迅速崛起——基因测序行业专题

    国信证券1月14日发布基因测序行业研究报告,本文为报告摘要的全部内容。
    2016-02-16
  • JAMA:最新研究发现22种癌症属于遗传疾病

    哈佛大学科学家与丹麦和芬兰研究员合作进行的研究发现,至少有22种癌症属于遗传疾病,会在家族之间世代相传。根据这项大型研究的结果,大约三分之一的癌症是遗传的。家族遗传风险最高的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和肠癌。
    2016-01-18
  • 肺腑之言 |不做研究,如何提高整体临床医疗水平?

    2015年底,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与《中国医学论坛报》(CMT)联合主办“2015年度中国心血管领域原创研究回顾暨十佳原创临床研究”评选活动。为了铭记和表彰这些优秀研究,《中国医学论坛报》邀请青年医生代表,从不同角度分享他们对本次活动的思考与感悟。
    2016-02-10
  • 郑庆飞博文:抗生素与我们的生活

    在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药物就是抗生素。而目前科学上抗生素(antibiotics)较为完整和准确的定义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2016-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