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个简单的下肢血管手术,让小何今年54岁的父亲离开人世。家属们说,在手术台上发现过期药品,他们质疑“这是导致亲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医院矢口否认,双方僵持了3天,不过,在福建泉州市医疗纠纷赔偿处理(安溪)分中心的调解下,院赔偿死亡患者家属12万元。
死者的女儿小何告诉记者,她的父亲今年54岁,是安溪县湖上乡珍地村农民,患有静脉曲张,需要进行下肢血管结扎手术。12月19日住进安溪铭选医院,20 日和21日,做了检查共21项,医生认为完全符合手术条件。22日上午,小何的父亲被推上手术台;11时30分,医生出来告知家属:“患者心脏骤停,需要 抢救。”下午1时05分,医生宣布患者抢救无效死亡。
“我和守候的家人无法理解,一个普通的下肢血管手术,竟然让父亲永远无法醒来!”小何说,他们立即冲进了手术室,大家慌乱成一团。
小何告诉记者,她也是学医的,对药品有一些了解。他们一家人冷静下来后,在父亲的手术台上,发现了两瓶300毫克过期的盐酸胺碘酮,有效期是2011年11月。“有一只还插着注射器,这应该是导致父亲死亡的直接原因。”
药品本是治病的,但当它的功效消失甚至改变之后,可能引起的危害不容小觑。主要有以下三点:
健康隐患
药品本是治病的,但当它的功效消失,甚至改变之后,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不能忽视。“吃过期药品不仅有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过敏等症状,还可能加大药品的毒副作用。过期药导致损伤的风险还得自己承担。”据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姚辉介绍,“糖衣片容易发霉,滋生细菌;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易被氧化,对人体有害;磺胺类、青霉素类过期药品易引发过敏和休克;另外,过期药品还可能分解有害杂质,比如青霉素挥发后,会给对青霉素过敏的家庭成员带来危害。”
过期药品污染胜过废旧电池
药品过期后,其酸、碱、水解等性质都很容易发生变化,储存条件不好就容易发霉变质。过期药品容易分解、蒸发,就会散发出有害气体,对环境和空气造成污染,不利于居民的生活。尤其是一些激素类药物的挥发,严重时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危害。另外,过期药品如果被随意扔弃或当成生活垃圾随意填埋,药品的有毒分解物溶解,污染土地和水源,甚至破坏人和动植物的生物链,危害难以预计。
流入不法商贩手中
最后这个危害可能是最大的。如果过期药品流入到不法商贩或不法医疗机构手中,他们转卖给农村等偏远地区的病人,将给患者治疗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从平常检查的情况来看,农村的过期药品中约有三分之二来自城市街头的“药品回收”。
推荐阅读:吹风机吹干霉块-过期药变“新药”
据悉,目前国内的过期药品回收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社区里开展无偿回收;二是药店进行无偿回收、奖励回收(赠送纪念品等)、比例回收(按照过期药品价值的一定比率发放购药券)等形式;三是药品生产商以旧换新,用新药对换本品牌的过期药。现在,这三种回收模式运行的效果有好有坏,参差不齐,整体情况不令人满意。
我国已将3月13日定为“中国家庭过期药品更换日”。
五类药品最“娇气”
对于过期药的处理,首先要判断哪些药是过期或变质了。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告诉记者,通常以下几类药比较“娇气”。
液体类:如注射液、眼药水、糖浆等,因为生产工艺决定了它们的药物成分比固体状态更不稳定,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含有抗氧化剂,接触空气易发生氧化,维生素A和维生素D则遇光和空气易分解失效。
抗生素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氯霉素类等都较容易失效或降解。
生物制品类:如胰岛素、人血白蛋白、各种疫苗等,容易因环境变化失去生物活性。
其他如硝酸甘油等:这类药品也容易被氧化或分解而变质。因此除了严格按照存储方法放置外,还应经常查看有无性状变化等变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