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头剪子布猜拳为何常有平局?
小时候有没有玩过石头剪刀布的猜拳游戏?不少朋友长大了偶尔也会以此来产生一个结果,以作决策吧,比如夫妻间谁去刷碗、谁去洗衣服等等。
一项研究表明,尽管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这些参赛者似乎会无意识地模仿其对手细微的手势,例如伸直食指作出剪刀的形状,迫使一个平局接着一个平局。
相关阅读:P Roy.Soc.B-biol.Sci.:石头剪子布猜拳有玄机
二、你爱八卦吗?
俗话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很多人认为女人爱“八卦”,研究表明,实际上,人人都爱“八卦”。
闲聊“八卦”总是能很快获得周围人们的注意,快速地拉近人际距离。过去人们总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人爱“八卦”的原因,认为闲聊“八卦”是释放压力,显示个人人缘和沟通能力的一种心理需要,并能促进同一“圈子”中人的亲近和友好,形成某种“心理契约”,促使大家成为朋友。这研究总算为八卦一族们找到了一个光彩的借口,然而小编以为,八卦需适度,不可影响到自己和别人的生活,沉迷于八卦总归不是个好习惯。
三、游戏玩家破解蛋白质谜题?
在一款名叫Foldit的游戏中,玩家可以预测逆转录病毒蛋白酶的结构,这种酶在艾滋病毒复制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从理论上讲,解开这种蛋白质的结构可以帮助科学家开发阻止蛋白酶传布的药物。
这新闻深受广大宅男的欢迎,劳逸结合也确实能促进学业、事业的发展。而小编认为,这些玩家本身肯定是相当专业的,业余玩家估计连蛋白质都不知道,更别谈破解蛋白质结构了。
相关阅读:网游玩家破解蛋白质结构获得科学验证认可
四、你的心情在清晨更好吗?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微博,发现人们清晨时分最愉悦,到9、10点工作时间后,情绪走上“下坡路”。直至深夜,博主情绪曲线再度迎来高峰,这时大多数人已经结束一天忙碌。深夜时分,博主留言中表达愤怒、沮丧和反感等负面情绪的词语数量“大幅下降”。博主们周六周日大多心情大好。这或与工作压力小、睡眠充足相关。
微博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们在微博上分享心情、分享故事、分享美食......
五、你睡觉会做噩梦吗?
夜猫子可能认为熬夜是小菜一碟,不会伤害健康。然而,近日有研究表明,睡觉太晚更容易做噩梦。同时,抑郁症等疾病与睡眠问题关系密切。
六、你是思想者吗?
你有打断过身边发呆,做冥想装的朋友吗?不要小看他们哦。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寻找冥想者与非冥想者的大脑差异,发现冥想似能关闭与遐想、焦虑、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有关联的大脑区域。
小编认为,多冥想,多思考,应该也能预防老年痴呆症,朋友们,多思考吧。
相关阅读:PNAS:冥想对大脑有很大好处
七、当你遇到问题,是不是首先想到百度、google呢?
如果你现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百度、google吗?这和以往的自主调动记忆积极思考、请教朋友、查阅书籍有了一定的区别。实际上,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近日一项实验表明,受试者面对困难问题时会首先想到求助电脑。当他们知道能通过电脑找到答案时,会更多思考怎么找,而不是思考问题本身。
八、你觉得自己变聪明了吗?
古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从科学角度看,这也是能说得通的。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的智商并不像此前通常认为的那样基本稳定不变,由于大脑发育时间的差异以及学习教育的作用,很有可能大起大落,尤其在青少年时期,普通孩子可变成聪明人,聪明人也能泯然众人矣。
所以,朋友们,好好学习,积极思考,能让自己更聪明。
相关阅读:Nature:人的智商并非稳定不变
九、你的脸盲吗?
你在见过别人一面后,下次再见是不是就不认识了?为什么有人认人能力较弱呢?法国研究人员发现,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性,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面部识别能力弱。这是因为阅读能力的建立,会占用脑部识别面部的区域。这种发生在大脑中的“拆迁”和“重建”,是面部识别能力减弱的重要原因。
十、看到这张图,您有没有不自主地打哈欠?
盘到第十篇,困了吗?看到这张图,您有没有不自主地打哈欠?
这是一篇关于打哈欠传染性文章的配图,不少网友表示,看到这图就打了个哈欠。我们都知道打哈欠会传染。有时候,当我们看到别人打哈欠,就会忍不住张大嘴巴,也跟着打一个哈欠。为什么会这样呢?研究表明,哈欠是否具有传染性,最重要的是取决于打哈欠的人与看到或听到这个哈欠的人之间的关系,在家人和朋友之间,打哈欠更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关系好坏决定了打哈欠的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