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响应“无偿献血月”号召以缓解“血荒”危机

2011-12-15 15:00 · dami

12月是今年的无偿献血月,本次无偿献血月的主题为“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拯救不可重来的生命”。按医疗服务量的增长进行初步测算,到2015年,我国每天需要有约12万人献血。

导言:12月是今年的无偿献血月,本次无偿献血月的主题为“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拯救不可重来的生命”。按医疗服务量的增长进行初步测算,到2015年,我国每天需要有约12万人献血。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丹麦最高为67%),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也低于香港的30%和澳门的23%,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也有一定的差距。

卫生部部长陈竺参与无偿献血

卫生部部长陈竺参与无偿献血

前些日子,医院将所有医生分批召集起来进行了一场有关临床用血的知识考试,意在强化相关知识,让临床医生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最大限度地保证每滴血都能物尽其用。如此大费干戈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各大医院血库中可用之血越来越少。为此,不少限期手术的肿瘤患者不得不推迟或停掉手术。在一些地方甚至出台了“患者等待手术,家属献血备用”的政策,以支撑脆弱的供需平衡。媒体更是频频以“血荒”来描述这一捉襟见肘的窘况。

很多人说,无偿献血政策断掉了一些底层人士的生路。的确,在过去,许多人可能依靠卖血获报酬,但是由此衍生出的灾难则要深重得多。以逐利为目的的供血一方面损害了卖血者的健康,一方面姑息了“血头”之恶,更可怕的是,难以禁绝的地下非法违规采血造成了大范围难治传染病的传播。正是出于上述原因,国际红十字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向各个成员国推荐无偿献血制度。我国施行此项制度顺理成章。

这实际上是国内外通行的做法。例如同是无偿献血的美国,一个单位悬浮红细胞(200ml)的收费大约为220美刀,这其中包含了医院的检验费用,血液提供部门的储藏、运输、人力成本等等。因此,以无偿献血为理由要求用血免费是不合常规的,除非国家能够承担血液处理过程中的全部成本。当然,不排除这种情况在未来实现。由于采集、分离、处理等环节上的不同,各类型成分血液的成本也各有不同,因而费用各异。例如血小板就要比悬浮红细胞的费用高很多。

网络上关于献血阴谋论和后遗症的文章非常多,也的确有不少人反映身体在献血后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的不适。毫无疑问,短期内损失200-400毫升血液并非正常的生理过程,部分人感觉不适也在情理之中,医学也从不排斥个体的特殊性。不过,输血作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应用了近80年,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人们对失血的影响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健康人在失去200-400毫升血液后,机体的代偿和储备完全能够补偿这一损失,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人们均未观察到任何由于献血而带来的严重损害与后遗症。所以,网络流行的各种“劝告”和“内幕”均无可靠的研究成果支持。

另一个令人担忧的就是献血相关的感染风险了。当前国内所使用的采血用具均为一次性使用,不存在过去卖血时代的黑箱操作,因此由于献血而感染疾病的风险可以忽略。而经献血点采集的血液,要经过严格筛查除外感染性,方能用于临床。不符标准的血液将被废弃。经过重重检测,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规避受血人的风险,但输血的可靠性较之过去也已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哪些情况属于暂时不能献血

《献血法》对献血者的体重有明确规定,其中男性公民体重要达到50公斤,女性公民要达到45公斤。关于爱喝酒的人献血,只要在献血前一两天不喝,并经健康检查合格,是可以献血的。另外,女性参加献血,除了和男性献血者有一些共同的注意事项之外,应特别注意几个重要的生理期。1、月经期:月经期的前3天及后3天,月经失调不能参加献血;2、妊娠期:妊娠期不能参加献血;3、分娩期和哺乳期:流(引)产后未满6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不能参加献血。

走出献血“进补”的误区

献血后是否需要“进补”?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血液本身具有旺盛的新陈代谢能力,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或400毫升,只占全身总血量的5%~10%,完全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血量逐渐恢复。

我觉得不行。”郑州一家三级医院输血科负责人说,献血需要有爱心,但是爱心也需要鼓励,因此,他建议国家应该对无偿献血者加大优惠政策,体现出无偿献血者在用血上的优势,这样才能激发公民献血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

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为了鼓励献血,已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措施。比如,广东省韶关市为吸引农民献血,规定参加无偿献血的农户可以享受到农村合作医疗优惠补偿政策;上海市闵行区曾赠送每位献血者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只要消除公众疑虑,就会唤起很多市民的献血热情。”业内人士表示,血液的整个流转过程,特别是医院的用血价格等,都应当让公民一目了然。同时,还要让公众对于献血安全打消疑虑。

血液供应不足一直都被当作为血荒的主要理由。但事实上,国内医疗系统长期以来使用不当的采血和用血方式,可能导致多达50%的临床用血被浪费。2008年的数据显示,北京协和医院平均每台手术的用血量为172ml,而同期发达国家每台手术的平均用血量仅为87ml;2009年四川省卫生系统调查显 示,370名临床医生输血知识正确率仅为67%,不合理用血普遍到达20%-30%。

国内医院几乎不用"自体输血",导致病人需额外输血

"自体输血"已经成为国际上认同的一种高效、安全的输血类型,被认为可以缓解血荒。自体输血在提前预订手术的病人中最为适用,简单来说就是"就是用自己的血救自己的命。"医生在手术术前合适的时间内,将病人的血抽出储存,在手术出血较多的步骤结束后,将术前储备、术中回收的自体血回输给患者;或是将手术中流失的血液回收处理后回输到病人体内。这种技术又叫"无血手术",其优点是既保证了患者一定的血红蛋白浓度,也使其具有相对正常的凝血功能,成功避免了异体血/血浆的输注,不会对自体血液造成浪费。这种输血方式并不高昂,处理一次自体输血的成本跟输4、5袋血的价格几乎是一样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