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汉堡大学医学中心皮肤病科医生Thomas Kornek报告,一项大型德国研究显示,特应性皮炎可产生对皮肤癌的预防作用。
两大学派正在就特应性皮炎与癌症的关系进行争论。一方认为,特应性定义为免疫系统高反应性,表现为哮喘、枯草热或异位性皮炎,对癌症具有预防作用;另一方认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慢性免疫刺激应导致癌症风险增加,并且特应性皮炎患者接受的局部和全身免疫治疗也可能增加发生皮肤癌的风险。双方观点均有流行病学研究支持。例如,瑞典的研究者发现,6,28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在230,000患者·年随访中发生黑色素瘤的风险为一般瑞典人群的一半(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08;22:1423-8)。斯德哥尔摩市的皮肤科医生通过分析瑞典癌症注册数据发现,特应性皮炎患者发生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淋巴瘤以及肺癌、胰腺癌或宫颈癌的风险均无增高(Allergy 2005;60:1116-20)。而另一组瑞典研究者报告,在之前曾因特应性皮炎住院的15,666例患者中,胰腺癌、食道癌、肺癌、脑癌以及淋巴瘤的发病风险中度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这组患者中非黑素瘤皮肤癌的风险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黑色素瘤风险无增高(Arch. Dermatol. 2005;141:1123-7)。德国皮肤病科医生回顾文献后发现,特应性皮炎与癌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很不一致,但在总结这些研究结果后指出,“当前多数流行病学数据提示,变应性疾病可能与癌症风险降低相关”(Allergy 2005;60:1098-11)。
Kornek医生等人进行的研究也是为了明确异位性皮炎与皮肤癌风险的关系。由皮肤病科医生对德国300多家企业的90,880名员工进行了标准化、就地皮肤筛查研究,受试者平均年龄为43岁,其中53%为男性。
结果显示,占1.3%的特应性皮炎患者中,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患病率不到无特应性皮炎的同事患病率的一半,分别为0.4%和0.9%(P<0.05)。并且,在伴有或不伴有特应性皮炎的受试者中,黑色素瘤的患病率均为0.2%。但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黑色素瘤危险因素(包括Fitzpatrick皮肤Ⅰ型、40个以上色素痣以及儿童时期严重晒伤病史)患病率显著增高,理论上,这一组的黑色素瘤患病率应该更高。可见,尽管特应性皮炎患者中明确黑色素瘤危险因子的流行率显著增高,但其实际黑色素瘤患病率却与无异位性皮炎的同事相当,提示特应性皮炎对黑色素瘤也具有预防作用。研究还发现,特应性皮炎患者中的皮肤癌前病变患病率为1.7%,而对照组中为2.1%,无统计学差异。
研究者总结认为,特应性皮炎患者患皮肤癌的风险降低,可能原因为:特应性皮炎患者对皮肤改变更为关注,对皮肤病变的警惕性高于无特应性皮炎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