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电子皮肤新突破 更接近人类皮肤

2011-10-25 14:28 · wind

美国斯坦福大学女科学家鲍哲南对人造电子皮肤的研究再上一层楼,继高灵敏度和自我发电两大创新之后,她的研究团队又为这种超级皮肤增加了透明和可拉伸功能,为人造电子皮肤更接近人类皮肤赋予重要意义。

导读:华人女科学家使人造电子皮肤更接近人类

美国斯坦福大学女科学家鲍哲南对人造电子皮肤的研究再上一层楼,继高灵敏度和自我发电两大创新之后,她的研究团队又为这种超级皮肤增加了透明和可拉伸功能,为人造电子皮肤更接近人类皮肤赋予重要意义。

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副教授鲍哲南去年9月和她的博士生、研究生团队发明了一种可模拟人类皮肤的高灵敏度柔性塑料薄膜材料。这种材料由高灵敏的电子感应器组成,当无数的感应器连成一片时,就形成与人类皮肤相似的薄膜。这种电子皮肤可以感知一只蝴蝶停在上面的压力,可以被广泛用于假肢、机器人、手机和电脑的触摸式显示屏、汽车方向盘和医学等。今年2月,鲍哲南团队再接再厉,创造性研制出世界最新的可拉伸太阳能电池,使电子皮肤可以实现自我发电。如今,鲍哲南团队又利用纳米材料为这种皮肤增加了透明和可拉伸功能,距离人类皮肤的功能越来越近。这项研究10月23日发表在《自然纳米科技》杂志上。

鲍哲南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表示,去年发明的电子皮肤虽然可以很灵敏检测到触觉,也可以弯曲,却没有拉伸的功能,弯曲多了还会裂开,原因就在于电极的拉伸性不理想。“我们将这种无机材料制成的电极更换为带有导电功能的碳纳米管,放在透明的衬底上。由于碳纳米管具有非常好的柔软性,可以拉伸两倍以上,回复原位形成小弹簧形状,还能保持非常高的导电率,同时具有透明度”。这种透明功能使得电子皮肤可以模仿人类不同肤色的皮肤。

电子皮肤,一种可以让机器人产生触觉的系统,其结构简单,可被加工成各种形状,能像衣服一样附着在设备表面,能够让机器人感知到物体的地点和方位以及硬度等信息。该项技术关键点在于一种名为QCT的复合材料,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人员研发而成。其他类似发明还有日本和飞利浦公司研制的电子皮肤。

《科学》快讯:科学家设计出可伸缩的电子皮肤

一种超薄型的电子装置可像一个临时性的刺青一样附着于皮肤之上,它可测量心率和其他的生命体征,但却无需如今在医院中对病人进行监护的笨重的电极。该装置还可用作一种电子绷带以加速伤口的愈合、用于烧伤以及其他的皮肤疾病;它甚至还可为假肢装置(如人造下肢或上肢)带来触觉。

德开发出“电子皮肤”让机器人分清冷热轻重

德国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能让机器人产生多种感觉的电子皮肤。这种“皮肤”不仅能够帮助机器人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也能使其获得实时的“自体感受”。目前这种电子皮肤的原型已经在一个机械臂上获得了应用。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起着将环境与体内组织区分开来的作用。与此同时,它还具有强大的交互能力,能获得温度、压力、剪力、震动等多种信息。无论是迎面而来的杨柳清风,还是诚恳热烈的握手,其中的任何细节皮肤都不会错过。

最新人工电子皮肤 可感受蝴蝶压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华裔女教授鲍哲南和她领导的30人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最新、最柔软的塑料电子器件,这种可以真正模拟人类皮肤的薄膜材料具前所未有的高灵敏度,将被广泛用于假肢、机器人、手机和电脑的触摸式显示屏、汽车安全和医学应用上。

电子皮肤恢复截肢者触觉 打造终结者机器人

日前,科学家最新研制一种压力感应电子皮肤,未来可用于恢复截肢患者灵敏的触觉。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前,科学家最新研制一种压力感应电子皮肤,未来可用于恢复截肢患者灵敏的触觉,并且可使机器人具备像科幻电影《终结者》中类似人类的灵敏触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