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绝大多数人死后,都会采取埋葬或火化的方式,最近在英美却兴起了一种新葬法:水焚葬。这是一种新的尸体处理方式,相比埋葬或火化,它更为快速、环保、节能。这对生态系统是一件好事。与此同时,地球上每天也有不计其数的动物在死亡,那动物是如何处理自己的尸体呢?它们也会偶尔来一个新葬法吗?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家殡仪馆最近推出了一项新服务:尸体液化。他们希望这一服务能给死者带来除了埋葬和火化之外的第三条选择。这种新葬法是英国一家名为“Resomation”的公司发明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高温和化学处理将遗体分解融化。该公司的总经理桑迪•沙利文说:“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其实和自然界细菌分解尸体的办法是一样的,只是在自然状态下这种过程需要数月的时间,而我们将它缩短到了3小时之内。”
水焚葬公司创始人山迪·苏利文站在尸体液化机器旁,他说这种机器是“卫生的,经过消毒的”
尸体液化过程如下:在去世后,死者的遗体将会被放入一个圆柱形的锅炉里,随后向里面注入数百升混合着氢氧化钾的水,再将锅炉内部加热到150℃。两三个小时后,死者尸体完全液化,变成某种“蜜糖般的棕褐色液体”。这种液体包含着人体各个组织被分解后的废水,工作人员将其倾倒进城市排污管道,经过标准的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后对其进行重新利用,或者将其运往纪念公园或森林中,让它重新融入生态系统循环。
经过液化处理后,死者的遗体就只剩下一堆白骨了。这些白色的骨头既可以作为肥料,也可以让死者家属领走;骨头即使扔掉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在整个过程中,不会像传统的火葬法那样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而且一些死者生前镶的假牙也会被小心的回收和处理,以保证不产生汞污染。这是一种相对于土葬或火化而言更加环保的尸体处理方式。
难舍遗体 期待奇迹出现
曾经有一段时间,网络媒体都在热炒一组伤心欲绝状的照片。照片主角是一只大猩猩,名叫贾纳(Gana)(如右图所示),是德国姆恩斯特尔动物园11岁的“居民”。她用胳膊固执地、紧紧地搂着已死幼仔的尸体,还不断用嘴唇亲吻着它那早就失去生机的手指。只有3个月大的克劳迪奥(Claudio)死于先天性心脏病,丧子之痛突如其来,贾纳显然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一直拒绝向动物园的饲养员交出小猩猩的尸体。没人知道贾纳的脑中或是心里到底充斥着一种怎样的情绪,但动物学家能肯定的是,在野生的环境下,几乎所有的猿类和猴类母亲在遇到幼子夭折的情况下,都会出现与贾纳类似的反应:把死婴紧紧抱在胸前,就像它们仍活着一样照顾有加。在其后的几天甚至几周时间里,母亲走到哪里,都会一直带着幼兽的尸体,并对那些试图夺走尸体的威胁进行反击。
保存遗骨 缅怀和关爱同类
在肯尼亚等非洲国家,人们认为大象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它能预知自己的死期,濒死前便自行前往“大象陵园”。它们会将同类尸体保存下来,用长长的鼻子将死者卷到墓里。
生物学家发现,大象确实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动物。当它们在路上发现一个死去很长时间的同类,甚至内脏都已经被鬣狗吃掉,或者只留下一地白骨,它们也会变得紧张狂躁起来。它们会紧紧地挤在一起,走向同伴的尸体,耳朵微微向外张开,头部抬起来,显得非常谨慎,然后用鼻子接触整个尸体,像吸尘器一样嗅上面的气味,如果发现象牙,会将其卷起带走。
吞食尸体 以生存的名义
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狮子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凭借尖牙利爪以及一手过硬的潜伏本领,很多大型食草动物都会成为它的盘中餐。和其他很多大型猫科动物一样,狮子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懒家伙,如果有送上门的现成食物,它也懒得去追逐折腾。这样一来,同类的尸体也被它添加到了菜谱上。狮子一般会慢慢靠近一只同类的尸体,先是慢慢用鼻子闻几下,然后再伸出舌头舔舔,如果发现那具尸体还算新鲜,那就会毫不客气地开始大快朵颐。如果肉质已经严重腐烂,那么这具同类的尸体对它来说就彻底失去了利用价值,连一眼都不会再多看就扬长而去。
除狮子外,在饥荒情况下,河马也会吞噬同类的尸体,甚至连一向形象憨厚的骆驼在这方面也有不良纪录。相比之下,由于食腐为生而臭名昭著的南美洲秃鹰的行径则要地道得多,它们会将同类的尸体撕成碎片,尔后用爪将其送至大树梢或高山的岩洞中,任其腐烂,但绝不会把肉吃掉。
清理遗骸 群居生活卫生第一
对于鼹鼠来说,同类的尸体意味着潜在的危险,必须尽快清除干净。鼹鼠生活在高度社会化的地下世界中,它们挖掘的通道四通八达,宛如一座迷宫。如果它们在地下隧道中遇到一具同类的尸体,会立即将其拖拽到地底世界的“公墓”隧道中。如果“公墓”已被堆满,鼹鼠会用土将整个‘公墓’隧道牢牢填充,然后再挖掘出一条新的‘公墓’隧道来,而它们这么做可能是出于卫生方面的原因。像蜜蜂或者蚂蚁这类群居的昆虫,会把有关处理同类尸体的事项考虑得非常周到,有“专虫”负责从事这方面工作。这些“专虫”会在几分钟内就抛弃那些尸体,将它们扔到不会影响到蜂巢或蚁穴的安全范围之外,有的还会用沙土和青苔把尸体掩埋起来,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传染性疾病在虫际的大规模传播。
看破生死 冷静离开
在黑猩猩的社会中有条规则,就是年老或体弱的个体会离开整个种群,独自进入森林深处迎接死亡。而那些在种群中死去的黑猩猩通常会躺在另外一些成年同类的身边离世,这些同伴有时候会去确认一下死者是不是真死了,有时也会不理不睬。
另外,对一些母猩猩而言,当它们的幼仔死去后,它们会将其尸体保存一段时间,期待它能起死回生,但一段时间等不到结果,幼仔的尸体快腐烂时,它们可能就会只扯下一条腿接着带走,或者将尸体挂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小径边的树上扬长而去。”这种看上去很残忍的做法和上文所说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好像大相径庭,可这些都发生在同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