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消灭小儿麻痹症 全球根除行动又迈出一步

2011-09-09 11:00 · 李华芸

中亚消灭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使世卫组织2012年根除小儿麻痹症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近日传来一个好消息,世界卫生组织9月7日发表声明说,从2010年9月1日起,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均未发现新增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病例,这一疾病在中亚地区已被消灭。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主要影响儿童,会导致部分患者瘫痪甚至死亡。

根据世卫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塔吉克斯坦还有438人感染脊髓灰质炎,其中21人死亡。俄罗斯因此曾一度禁止该国儿童入境,并禁止进口该国出产的干果。因为此疫情,塔吉克斯坦从去年5月起开始实施大规模防疫工作,共有270万名15岁以下的儿童接种疫苗。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到2012年要根除小儿麻痹症的战略规划,中亚消灭小儿麻痹症,使世卫组织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推荐阅读:全球根除小儿麻痹症行动提出2010至2012年战略计划

小儿麻痹症简介

小儿麻痹症是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经系统。患者多为一至六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痪。它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症病人,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与之有关的肌肉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缩,使整个机体变细。 导致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病毒呈球形,直径约20~30nm,核衣壳为立体对称20面体,有60个壳微粒,无包膜。按免疫性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其中Ⅰ型最容易导致瘫痪,也最容易引起流行,各型间很少交叉免疫。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外界因素抵抗力较强,但加热至56℃以上、甲醛、2%碘酊、升汞和各种氧化剂如双氧水、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均能使其灭活。

小儿麻痹症发病机制

病毒通过宿主口咽部进入体内,因其耐酸故可在胃液中生存,并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同时向外排出病毒,此时如机体免疫反应强,病毒可被消除,为隐性感染;否则病毒经淋巴进人血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进而扩散至全身淋巴组织中增殖,出现发热等症状,如果病毒未侵犯神经系统,机体免疫系统又能清除病毒,患者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即为顿挫型;病毒大量增殖后可再次人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时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故约有1%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其中轻者有神经系统症状而无瘫痪,重者发生瘫痪,称瘫痪型。

详细报道:小儿麻痹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麻痹症临床表现及治疗

小儿麻痹症临床表型差异很大,有两种基本类型:轻型(顿挫型)和重型(瘫痪型或非瘫痪型)。

轻型临床表现轻,中枢神经系统不受侵犯。在接触病原后3~5天出现轻度发热,不适,头痛,咽喉痛及呕吐等症状,一般在24~72小时之内恢复。此时仅需卧床几日,用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即可。

重型常在轻型的过程后平稳几天,然后突然发病,数日间可引致手脚麻痹,以致残废,严重者可致死亡。在小儿已出现瘫痪后,理疗是最重要的恢复治疗手段。

详细报道: 小儿麻痹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小儿麻痹症应该如何治疗?

小儿麻痹症预防

由于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感染者,只要在儿童期接种疫苗,就能使人获得终生免疫。所以小儿麻痹症的预防以接种疫苗为主。目前的接种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详细报道: 小儿麻痹症应该如何预防?     小儿麻痹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我国战胜小儿麻痹症之路

1955年,我国江苏省南通市发生有史以来第一次小儿麻痹症大流行,共发现麻痹型患者l680例,病死率27.75%,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当时美国和苏联都在研制相关的疫苗,但都不给中国提供。

1959年,中国派出第一支脊髓灰质炎疫苗考察小组前往苏联。

1964年,顾方舟教授研制的脊灰糖丸活疫苗研制成功。

顾方舟院士

1993年,全国开始对脊髓灰质炎最后的歼灭战,江泽民总书记给儿童喂服脊灰糖丸。那以后,李鹏、朱镕基、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都曾下到基层,给孩子们口服脊灰糖丸。

2000年,国家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在卫生部宣布,中国已消灭本土的脊髓灰质炎。

推荐阅读:中国病毒学之父顾方舟专访:我打败了小儿麻痹症

生物探索推荐:人类与脊灰病毒的千年孽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