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论

2011-04-24 13:48 · xifzou

还原论是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还原论(Reductionism)

还原论是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

还原论派生出来的方法论手段就是对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析,恢复其最原始的状态,化复杂为简单。

还原论是一种把事物分解成小的单元,再通过小的单元的性质推导出整体属性的一种科学思想。

牛顿在《光学》中阐述了他的原子思想:“在我看来,上帝在最初造物时,可能使用的是固态的、有质量的、坚硬的、不可穿透的和可动的微粒;这些微粒的大小、形状、所拥有的其他性质、在空间中的比例等等,都最适合于他造物的目的;这些固态的初始粒子无比地坚硬于由它们构成的多孔的物体,坚硬到绝不会磨损,不会破碎成小块;任何普通的力量都不可能把上帝在第一次创造时的初始粒子破开。” 牛顿以其力学原理建立了机械性的原子论世界模式。认为世界万物象机器一样,是按力学原理由零部件组装起来的,最小的零部件是惯性实体原子。它在结构上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因而在研究中应当也可以按层次进行分解。直到作为其本原的最终的实体原子。牛顿从这种世界观出发,提出了分解还原的方法论原理:“在自然科学里,应该象在数量里一样,在研究困难的事物时,总是应当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后才用综合的方法。用这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就可以从复合物论证到它们的成分,从运动到产生运动的力。一般地说,从结果到原因,从特殊原因到普遍原因,一直论证到最普遍的原因为止。” 在牛顿看来,上帝在开始时创造了物质粒子,它们之间的引力和基本的运动定律。按照这种方式,整个宇宙象一架机器一样,在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支配下,不断地、永远地运转。巨大的宇宙机器完全是因果决定的,发生的一切,都有一定的原因。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只要知道该系统在任何时刻的任何状态的所有细节,原则上就可以绝对确实地预言该系统任何一个部分的未来。

基于牛顿经典力学的拉普拉斯模型是这种还原论的最好陈述。拉普拉斯是一位法国天文学家,也是数学家,他把牛顿的力学体系做了进一步的数学化和普遍化,并成功运用于天体力学中。他说,对一个具有非凡计算能力的妖来说,只要给它一个初始条件,它就可以知道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这个妖史称"拉普拉斯妖",集中体现了近代数理实验科学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要把全部的事务都还原到一个决定论的理论体系中。 近代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找到了这个拉普拉斯妖,这就是计算机。计算机发明当初主要是用来计算的,可现在,它几乎无所不能。特别是他的发展速度更令人惊叹,个人计算机每17个月速度就可增加一倍,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在计算机发展的近20年里,这个摩尔神化一直在不断成为现实。人工智能最终能达到怎样的程度,它会超越人的智能吗?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乐观者一直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当IBM公司的计算机"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的时候,人类为自己所造的机器震惊了。现在,大型计算机已经可以成功模拟核实验,进行中等尺度和精度的天气预报。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可以模拟种子的萌发、人的思维、地球的理化过程,从而成功的预测地震、台风,甚至是某位领导人的决策呢?计算主义者相信这一天迟早是会来的。在许多科幻电影中,机器人和人相比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计算主义就是现代的还原论。

笛卡儿不但认为世界和万物是由分散的要素组合而成的,而且认为物质宇宙是一架机器,并且不仅是一架机器。植物和动物同样是机器。人的身体也是一架机器。一个病人就象一只有毛病的时钟。整个世界自然地按力学定律运转,物质世界中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可以按照其各个部分的排列和运动来加以解释。对于机器这样的世界和事物,当然可以象拆卸机器一样地进行分解研究。他在著名的《方法论》一书中第一次明确地表达了还原论的基本思想,在提出的方法论4条规则中,第二条写道:“把我们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适于加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笛卡儿在方法论上的这一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成为以后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