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迄今为止,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是一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命题。政府加强转基因作物研究和允许转基因主粮商业化是两回事。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该不该研究水稻转基因,而是要更多地关注人类自身已有的基因表达,建立科学伦理的规范。所以,社会各界关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激烈争辩,应该认为是十分正常的,但有很大的局限性。应该大力推进在全公众参与下的广泛传播,尤其是政府部门需要提高重大决策的透明度。
在全球科学界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问题存在激烈分歧、各国政府对其严格限制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部为转基因水稻发放了“准生证”,一些原来持“反转”观点的专家也表示愿意带头做实验吃转基因大米。尽管全社会反对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声音此起彼伏,转基因大米在很多地区已经从农田进入市场,并且正在摆上国人的餐桌。
一、路透社:农业部为转基因水稻发放“准生证”
路透社2009年11月27日发布消息称,中国农业部生物安全委员会的两位成员告诉记者,该委员会已为抗虫转基因水稻发放了生物安全证书。11月29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上证实了这个消息。12月4日,中国有关媒体正式报道这一重要新闻。这标志着中国农业部向世界宣布,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主粮的国家。
蹊跷!这条新闻首先由路透社发布,随后由中国科研人员证实,再后由农业部官员承认。据悉,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是8月发放的,就是说在8月之前农业部安委会已经通过;但在10月份安委会公布的名单上并没有转基因水稻,直到路透社向世界公布之后,12月1日“悄然”地补充登录在安委会公布的43个转基因作物品种之末。
中国青年报以《“偷偷摸摸”转基因》为题报道说:“这一过程十分隐秘。一家国外通讯社最早发现这个消息时,它被摆放在一家‘几乎很少更新’的专业网站上。安全证书由全称为‘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颁发。获得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转抗虫基因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自2009年8月17日起,这两个水稻品种将可以在湖北省境内成规模种植。”对于安全证书的颁发过程,农业部提供了一份简短的书面回复,证书发放是“经过严格的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等5个阶段的多年安全评价,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价结果作出的决定。”
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安全问题立即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2010年3月1日,120多位学者《要求立即停止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商业化生产问题》的签名信送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全体代表。信中说:农业部有关部门批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将广泛存在安全性、争议激烈的转基因食物主粮化,有可能危及民族与国家安全。建议全国人大尽快组织专门委员会开展调查研究,着手准备转基因科研和应用等的立法起草工作。在法律出台之前,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推进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经销转基因种子和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混乱局面必须立即制止。
中国农业部大门前有学者列队高举红色横标:“要求立即停止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图1)
图1 农业部门前横幅标语“要求撤销转基因安全证书”
发放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被认为涉嫌违法。2010年3月15日,北京魏汝久律师就转基因水稻问题起诉农业部长,要求判令被告公开转基因水稻品种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阶段的详细试验情况。2010年4月9日,湖南省长沙律师刘大华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寄出《行政起诉状》,以“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未经听证“不具有合法性”为由,请求法院撤销农业部对华中农业大学发放的两张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
二、袁隆平:我要第一个报名吃转基因大米
就在“反对转基因水稻商业化”这封信递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2010年3月4日,政协委员、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回答人民政协报记者访谈时说:“如果转基因抗病虫的水稻要人体做实验,我第一个报名。”。“我是志愿者,我愿意吃转基因抗病抗虫食品,我吃了没有问题,还不行,因为我现在没有问题,下一代怎么样?号召志愿者、年轻人都来吃,他吃了,他生的儿子也没有问题,这就没有问题了。应该是这样一个态度。”
呵!呵!如果没有患健忘症的话,都还记得袁隆平先生不久前刚说过:“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国人对这位“反转”商业化的科学家的坚定态度肃然起敬。话音刚落,言犹在耳,袁先生突然来了个180度的转弯,竟要第一个报名食用转基因大米做实验?紧接其后,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李登海先生表态:国家对转基因技术制定重大专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研究,我觉得没有必要对安全性过分质疑。
在农业科研领域,几乎没有专家教授对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公开表示疑议。明眼人都十分清楚,如果表露“反转”观点,将无法从(国务院通过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200亿元科研经费中分得一杯羹!国家一次性投入转基因研究经费比常规育种研究经费要多出几十倍乃至上百倍。君不见,现今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挂上一个分子呀、基因呀等新鲜名词的项目或课题,白花花的银子都是盆满罐流。在诱人的巨大利益面前,有哪位愿意自砸饭碗也砸别人饭碗?特别是袁先生已迈入耄耋之年,没有必要担心吃转基因大米会给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2010年3月10日农业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粮食种子并在国内大面积播种,这一消息是否属实?”发言人答:“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农业部将本着对广大消费者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始终坚持‘加快研究、推进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指导方针,依法强化监管,加大科普宣传,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应用。”(《每日经济新闻》)
发言人说:“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应用是大势所趋,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战略举措。转基因生物技术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应用最为迅速的重大技术之一,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发展中国家也积极跟进。推进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农、提升科技竞争力的重大发展战略。”
三、张启发:我无法控制农户种植稻谷的流向
农业部发言人称:“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还要根据国家品种审定法规的规定,首先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标准的才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相关种子企业还要通过严格审核才可获得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进行种子生产经营。”
就在农业部一再声明严格审定商业化程序、社会关注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的时候,一种极富挑战性的作法亮相公众视野。2010年4月《中国新闻周刊》以“湖北转基因水稻规模种植、农民自己拒吃”为题报道说:经记者实地调查,转基因水稻种子的销售渠道已经遍布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湖南、河南、浙江等地。转基因水稻已形成规模种植,农民将收获的转基因大米混在普通大米中进入流通市场。
绿色和平组织4月14日报告称,违法生产的转基因大米和米粉已经进入广东、福建、湖南和湖北4省的市场;有关部门对湖北、湖南两省8个地区市场转基因大米、米制品和种子进行快速检测,均含有Bt汕优63转基因成分,表明转基因大米及米制品已经大面积进入食品流通领域。湖南常德市农业局部署专项执法检查,共查出5个疑似转基因稻种,一些未进行任何安全评价的转基因大米可能早已摆上市民的餐桌。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2009年获得农业部生物安全证书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还需通过品种审定、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后,方可进入商业化生产。“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农业部3月份的声明犹在耳畔。如今,这些未被允许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大米怎么会进入流通市场的呢?
其实,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转基因水稻早已私下进入了农田。据绿色和平组织2005年报告称,湖北省多个地方的种子市场、农技站和种子站都在非法出售还没有通过安全审批的转基因水稻,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和松滋市。报告说,2005年湖北省转基因水稻种植面积2万~2.5万亩,可产转基因稻谷1万~1.25万吨。科研人员将转基因水稻冒充常规杂交水稻进行田间试验并申请品种审定,试图获取商业化种植资格。
社会各界普遍认为,非法转基因稻种来自张启发研究团队。张启发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他是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积极倡导者。4月18日,在广州市有关媒体举办的“科学讲坛”上,张启发回应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的质疑。
张启发说:“华中农业大学作为法人单位,从来没有跟任何公司签任何形式协议授权任何单位生产、经营抗虫转基因水稻种子。” “如果市场上有转基因稻种流通,属于违法行为,那些打着华中农大牌子或说是与我们课题有合作的公司、个人,均侵犯了学校名誉权和知识产权。”
但张启发毫不讳言:“抗虫转基因水稻中试后,就走出实验室进入田间。农业生产试验很难做到全封闭。从中试到安全证书获批所经历的整整10年间,不排除有人见到田里长着如此好的东西,就拿走我们的稻种材料。”“对参与生产实验的农户,我们明确要求实验稻田生产的水稻应就地封存,不能外流。”张启发介绍说:转基因水稻生产性试验布点1000亩左右,按每亩单产1000斤计算,总产100万斤稻谷,虽然要求“不进入流通环节”,但并没有全部回收、销毁,因此也无法控制农户收获的稻谷流向。
张启发坦承非法转基因稻种是从他那里进入市场的。按照相关条例,“责任人应该是承担试验的单位,当地农业主管部门负有监管责任。”
“华中农业大学没有授权任何一家企业生产、开发、经营转基因抗虫水稻种子,也没有开展或参与任何有关转基因抗虫水稻种子的生产、开发和经营活动。对于社会上传言有转基因抗虫水稻种子销售和种植的情况,不排除有通过非法途径获得种子或私自制种的可能。”湖南、湖北两省面对发现转基因大米进入市场事件,最终均以农业厅先后公开表示“所有抽检样品均未发现含有抗虫转基因成分”落下帷幕。
科学与政治的较量过程中,科学好像从来就没有真正赢过,一旦遇到社会现实,就会变得苍白如纸,最后往往以权威的胜利而告终。
四、中国人:一定要成为第一个吃转基因大米的国家?
我国农作物转基因研究和应用技术相比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大量基因专利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我国投入200亿元用于转基因的研究和技术研发上,正是正视这一现实,在主导世界科技进步的前沿领域,中国的科学研究不应该落后。
但是,迄今为止,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这是一个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命题。转基因研究人员都承认,转基因作物对人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能要几代人才能看出来。人类的进化历程差不多有两三百万年,几代人的时间充其量是一个零头。而危害一旦发生,连悔改的机会都没有了。因此,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敢干把转基因主粮商业化。而常年有65%以上的人以稻米为主食的中国,科学家却“敢为天下先”,以自己民族作为实验品!是无知者无畏,还是有恃者无恐?(图2)
图2 2010年11月国种子交易会(郑州)广场横幅标语“抵制转基因种子”
应当看到,中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多的国家,农业科学家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高产水稻品种,促进水稻产量的增长。新世纪以来全国年产稻谷约在1.8亿至1.9亿吨,基本满足国人饮食的需要,还有一定数量的稻米出口。中国没有饿着肚皮迫切需要率先种植作为主粮的转基因水稻。再说,如果没有查错的话,“汕优63”这个品种是福建省谢华安科研团队1981年育成的,最大种植面积达到9000多万亩,198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今天汕优63品种已被新育成的杂交水稻品种取代。张启发先生仅仅是采用转基因技术给这个“退役”的品种“转入”抗虫基因,重新被命名为“Bt汕优63”,这怎么能算是培育的新品种呢?充其量只能说是“借鸡下蛋”,在鸡蛋里搀进一种“类杀虫剂”物质,仅此而已。
特别指出,农作物生产上要求品种综合性状(产量、品质、生育期、抗逆性)的先进性,以杂交、自交、选择为基本手段的常规育种方法基于重组,产生多样的基因型,有利于获得在综合性状上得到改良的品种。常规育种方法和技术是育种的主体,分子育种仅仅是常规育种方法中的一个补充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严格意义上说,现在还没有发现一种能使水稻增产的“增产基因”。因为农作物增产涉及的基因很复杂,即使通过转基因培育出新的品种,依然还要通过常规育种技术一系列操作过程,还要有科研人员研究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耕作、施肥、灌溉、育秧、密植等栽培技术,才能不断地提高水稻产量。而张启发先生过分地“神话”了转基因技术,就那么“转”了一个“抗虫基因”,就声称“Bt汕优63可提高8%的产量,减少80% 的农药用量,生产成本降低,效益增加”。把全国广大农业科研人员的工作摆在什么位置了?如果能培育出一个类似汕优63在生产上连续20年经久不衰的新品种,那才叫真本事呢!
有报道说,正在申请商业化种植及在研的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至少涉及28项国外专利技术,这些涉外专利的转基因技术用于科学研究无可非议,一旦进入商业化,就会被索要高额的专利费,这无疑为我国的粮食主权埋下了“定时炸弹”。有人是否从转基因水稻商业化中获取功利和商机?想必有难言之隐吧!.
就在中国批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或将进入市场之时,从太平洋彼岸传来“美国全面反思转基因技术”的信息,因为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田出现了对农药刀枪不入的“超级杂草”和“超级害虫”,转基因作物研发正从挑战天然和违背自然的发展思路回归到尊重天然和服从自然。
中国的问题还不是哪一个人要得要不得或哪一件事做得做不得,关键是老百姓应有知情权,为什么一个如此重大并且攸关亿万百姓健康的问题,最终就是几位官员或某个精英拍拍脑袋说了算?能偷偷摸摸地种,当然就可以偷偷摸摸地卖,广大群众没有知情权,当然更谈不上有选择权。
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从来就是一柄双刃剑,在不菲的利润与科学家良知的对抗中常常是前者占据上风。科技史很多事例证明,巨额利润的诱惑在每个人看来都是一样的美妙,不论是科学家还是农民。问题的关键已经不在于水稻该不该转基因,而是要更多地关注人类自身已有的基因表达,建立科学伦理的规范,保留文明自身的特点。如果欲望放纵无度,与同类比权势,向自然争主权,人类迟早毁灭在这些掌握特殊资源和技术被称为所谓“精英”手里。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一旦成为现实,其严重后果将不可逆转。这种利在眼前、祸及千秋的愚昧之举,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金微.转基因水稻安全性遭质疑,袁隆平称不能预知危害.《国际先驱导报》,2010年2月2日
2.130多名学者联合签名致信全国人大,诉求转基因粮食种植.《每日经济新闻》,2010年3月4日
3.李晓芬.转基因水稻该不该种?《南方农村报》2010年4月19日
4.赵卓.转基因大米非法流入 基因战拷问粮食安全.《时代周报》,2010年7月8日
5.牛盾.《国家奖励科技成果汇编(1978~2003)》.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6.方益昉. 转基因水稻:科学伦理的底线究竟在哪里?《东方早报》,2010年3月21日
佟屏亚博客https://blog.sina.com.cn/cornexp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