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时心情都不好,这是共识。特别是罹患肿瘤等重大疾病,更会时时郁郁寡欢,心情愁云惨雾,得不到排解。
人类的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引发和病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这是近年肿瘤学界和精神病学界关注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调查,在接受生活史调查的近八千名癌症病人中,大多数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都发生在患者抑郁、失望、孤独和其他沉重打击与精神压力频繁发生的时期。情绪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情绪控制不好,钻牛角尖、易怒、焦虑的人更容易成为癌细胞攻击的目标。
负能量是癌细胞的兴奋剂
65岁的温女士在2016年12月体检时,发现左乳肿块,被确诊为乳腺癌。之后温女士接受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进行了4程化疗,病情有所好转。为了能持续控制病情,医生本打算给陆女士进行内分泌治疗,但由于病人既往有焦虑症和强迫症的病史,医生不排除药物可能造成情绪变化而诱发精神疾病,就停止了用药。
在患病前陆女士的情绪就一直不好,常因小事提心吊胆,焦虑不已。总是对生活琐事不满意,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动怒,和家人争吵。
研究显示,具有不良情绪的人群,癌症发生率是无不良情绪者的2.3倍。在健康人的体内,虽然正常细胞也存在着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的可能,但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在这些细胞增殖之前,及时地将它们破坏和消灭。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的人,机体长期处于严重应激状态,神经、体液系统免疫功能会降低,无法有效杀灭癌细胞,从而为癌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压抑、焦虑通过递质、激素可使细胞内调控正常增殖、分化的原癌基因转化为癌基因。
美国心里学家的调查显示,很多癌症患者的共同特点是,从童年时开始便留下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他们或早年丧母,或青年失恋,或中年丧偶,或老年失子。所有这些精神刺激,使他们变得沉默寡言,顾影自怜,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工作缺乏热忱,进而抑郁悲伤、情绪紧张、精神压力沉重。
癌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容易被忽视
罹患癌症并不可怕,但如果负面情绪高涨,会助长癌细胞的势头,加重病情。并且消极的情绪也不利于治疗的进行,对康复很不利。
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调查结果,多达25%的癌症患者在治疗的某个时间段内曾出现抑郁症状,但却常常未被识别。这一状况的出现或许是因为患者对身陷抑郁状态感到难堪,或者医生在治疗中忽视了病人的精神问题。另外,抑郁症状与癌症治疗过程中的若干副作用存在重叠,包括乏力、入睡困难、食欲下降及认知受损等,这也对抑郁症状的识别构成了挑战。
英国牛津大学医学系的精神病学研究小组, 在分析了 21151 例癌症患者后发现,在癌症人群中,重度抑郁的患病率比正常人群要高。该研究发现,肺癌患者中,重度抑郁的患病率是最高的 (13.1%),接下来是妇科恶性肿瘤(10.9%),乳腺癌(9.3%),直肠癌(7.0%) 和生殖系统肿瘤(5.6%)。这些患者中 73% 的人没有接受抑郁症相关的任何治疗。
英国维多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精神病学领军人物David Kissane 认为:“用抑郁症管理的筛查和整合协作模型,发现了惊人的结果。如果伴抑郁的癌症患者没有意识到,也没有接受治疗会缩短寿命、降低生活质量、增加自杀的风险。”
远离癌症就要保持心态平和
不管什么情况,人都要保持心态平和,心情的突然变化或工作量的突然增加,超过身体思想负担或耐受度都会生病。如果心情重度受压,超过了自身的耐受度,容易破坏身体内在的免疫平衡,影响正常的睡眠、饮食,抵抗力也会下降。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如升职、结婚等人生大事,或郁闷或喜悦,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想办法化解情绪,过度兴奋或钻牛角尖,都会影响人体的内环境。
要排解不良情绪,运动是很好的方式。大量运动能促进大脑产生内啡肽等物质,增加人的愉悦感,对人体免疫力的增强亦有促进作用。
参加社会活动,丰富生活内容也有利于人转移情绪。在社交中,人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有新意和兴趣的事情上,从而排解内心积聚的压力。在和朋友家人的沟通中,不良情绪也能通过发泄得到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