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星觉醒》
2017年3月24日,外星科幻灾难片《异星觉醒》在北美华丽上映。影片中,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在对一份从火星取回的样本检测后,惊奇地发现其中蕴藏着生命迹象。微生物学家通过样本分析、复苏培养,成功复活了拥有超高智商的火星来客。这个外星生物力量强大、适应能力极强,在严酷的太空环境也能维生。它可以狡猾地逃脱隔离舱、中断空间站通讯、引发能源危机,大开杀戒容易得像削瓜切菜。一场太空生命引发的屠杀由此展开······
同年同月同一日,《Nature- Biotechnology》收录基因领域传奇人物CraigVenter关于人类史上首台数字生物转换器(Digital-to-BiologicalConverter, DBC)的文章。小编掐指一算,不由虎躯一震······
嘘~内部消息:包括CraigVenter、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董事ElonMask在内的技术支持者们相信,DBC生命体打印机可实现星际之间生命体传送的终极目标。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内部,许多科学家相信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殖民外星似乎可以通过将人类基因写入细菌,经过太空传送,到达目的地之后再将基因数据重新组装、生成新的生命体来实现。
DBC初露真容
今年五月,CraigVenter团队对外公布了由加州SyntheticGenomics(SGI)研发的首台数字化生物转换器DBC原型机样,并通过发文演示了该DBC通过接收文本序列信息,成功独立合成DNA、RNA、蛋白质甚至病毒颗粒等。
目前的DBS如小车一般庞大笨重,由多种小型机械和计算机设备组合而成,包括:DNA打印机BioXP3200、序列优化软件Archetype、自动化工作单元SoftLinksV、寡核苷酸合成软件Poseidon、合成后修饰软件SoloSoft,以及实现DNA分子组装和生物大分子合成的自动热循环仪等。
从DBC到“生命体打印机”
DBC在接受远程序列代码指令后,利用预先装填的原料,自动制备匹配信息的寡核苷酸,植入“通用型细胞”中,将DNA转化成任何RNA分子、蛋白质或疫苗等。迄今为止,研究组已经利用DBC成功制备绿色荧光蛋白、抗体多肽、RNA型(H1N1流感)病毒和流感疫苗。
2013年初,中国地区爆发H7N9禽流感病毒。SGI科研团队纯粹凭借网上公布的病毒DNA序列,利用DNA 打印机BioXP3200成功合成血细胞凝集素H和神经氨酸苷酶N基因。诺华制药在拿到该DNA样本后,构建含有新的遗传信息的病毒库以用于疫苗生产。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DBC甚至独立构建出完整的含有5836bp的活性噬菌体,可用于后续病毒感染。大多数生物学家不认可病毒为活的生命体,所以DBC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未真正实现“传真生命体”,但是Venter团队对此持乐观态度,相信很有可能最终实现“生命体打印”。
DBC疑难杂症
事实上,DBC在生物信息传送方面的应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DNA出错、随机突变都必须设法解决。突变概率不论大小,对于疫苗或者药物制造来说,都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原来来自泓迅科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