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染色体端粒变短与心脏疾病风险有联系

2012-03-27 07:00 · jiexinzhang

端粒就是染色体末端DNA—蛋白质复合体,作用是预防染色体退化以及与相邻染色体混淆。没有人真正希望不公平的对待,这里染色体端粒也是一样。

导读:端粒就是染色体末端DNA—蛋白质复合体,作用是预防染色体退化以及与相邻染色体混淆。没有人真正希望拿到短的棍子,这里染色体端粒也是一样。

细胞进行分化、染色体复制时,端粒通常会缩短。布莱根妇女医院最新一项研究发现,端粒缩短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联系。这项研究在201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会议上发表。

研究人员测量了5044名冠心病患者的端粒长度,并追踪观察了18个月。他们估计心血管死亡和心脏病发作是基于端粒长度和其他的一些特性。

虽然,端粒变短与年龄、性别、吸烟、心脏病预先发作及心脏衰竭有关系,但是单个因素与端粒长度联系不是太大。例如,年龄只占导致端粒长度可变性的7%。端粒长度深深地影响着心血管死亡和心脏病发作。染色体端粒长度越短的患者,这类疾病发病率越高。这种关系存在于不同的年龄组。

“我们知道有许多不同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像糖尿病、高胆固醇摄入、抽烟等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即使我们找到所有的风险因子,有短端粒的患者心脏病发作或是死于心脏疾病的风险日渐增加。”Christian T. Ruff说。

Ruff指出,测量端粒长度在临床环境下会有所帮助,给予心血管事件一种预示。“端粒缩短可能代表着某些能将环境和遗传压力对机体的影响有累积效应的‘生物钟’”, 而这两个因素都会导致心血管事件。

研究人员会继续证实他们的研究,观察在更广泛的患者中是否存在这种联系。同时,他们也将实验观察端粒的缩短速率是否预示着相反的心血管事件。

将来,我们希望鉴定出可预示端粒变短的医学、生物化学和基因特性,我们希望有能力去证实影响这些过程的治疗和药物能否延缓端粒的消损以及减少这些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