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多糖
鲍鱼(abalone)多糖是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改善记忆、抗凝血和抗炎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中提取的鲍鱼多糖能明显增加荷瘤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迟发超敏反应,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抑制移植性肉瘤S180的生长,并可明显提高小鼠胸腺、脾等免疫器官的质量。
此外,鲍鱼多糖还能明显提高环磷酸胺的抗肿瘤活性,拮抗环磷酞胺所致荷瘤小鼠白细胞减少和骨髓抑制等毒性作用,而且对记忆损伤小鼠均有明显的促进和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
目前,鲍鱼多糖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提取、碱提取和酶法提取,其中以酶法提取较为常用。殷红玲等采用木瓜蛋白酶在温度55℃, pH8.0,料液比1:40,加酶量2.0%的工艺条件下酶解2h,鲍鱼多糖的收率可达19.6%;程婷婷等分别选用酸性、中性和碱性共6种蛋白酶对鲍鱼脏器干粉中多糖进行提取,发现碱性蛋白酶的提取效果较好,在温度45℃,pH10.0,加酶量2.0%和底物浓度2. 5%的工艺条件下,鲍鱼多糖的收率为6.5%。
鲍鱼多糖的结构较为复杂,不仅由多种单糖组成,而且糖醛酸和硫酸根含量也较高。佘志刚等从鲍鱼中分离得到Hal-A和Hal-B两种硫酸酯多糖,将其甲醇解产物经三甲基硅醚衍生后进行气质联用(GC/MS)分析,发现两者均含有半乳糖(Gal)、葡萄糖(Glc)和少量木糖(Xyl )、岩藻糖(Fuc)、葡萄糖醛酸(GlcUA);李冬梅等采用碱性蛋白酶从皱纹盘鲍脏器中提取多糖,经Sephadex G-100和DEAE-cellulose 52层析分离得到一种硫酸根含量为11.5%,分子质量为10^-15kDa的多糖AHP-2,气相色谱(GC)分析表明,其主要含有鼠李糖(Rha)、Fuc、Xyl、Gal和Glco。
海参多糖
目前发现存在于海参(Sea cucumber)体壁的多糖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海参糖胺聚糖或黏多糖,是由D-乙酞氨基半乳糖(Gal-NAc)、DGlcUA和L-Fuc 组成的杂多糖。
另一类是海参岩藻多糖,是由L-Fuc构成的直链匀聚多糖。盛文静等采用酶解法从不同种类的海参中提取多糖,经单糖组成分析均含有Fuc和Gal,部分还含有甘露糖(Man)和Glc。
海参多糖具有抗肿瘤、抗凝血、免疫调节和延缓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例如,从玉足海参中提取的一种富含Fuc的酸性勃多糖(HL-P)具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从黑海参(Holothuria atra Jaeger)体壁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硫酸根含量为23.5%的酸性黏多糖,对皮质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酸性多糖钾注射液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对心脑血管等栓塞性疾病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均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最近的研究表明,海参中含有的一种在D-G1cUA残基3位上经岩藻糖基化的硫酸软骨素(FucCS),对P-选择素和L-选择素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并可抑制S180肿瘤细胞对P-选择素和L-选择素的黏附,其抑制活性是肝素的4~8倍,而且没有肝素的抗凝不良反应,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转移和抗炎多糖化合物。
随着对糖类生物学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以糖类结构与功能研究为重点的糖工程被认为是继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又一个巨大的科学前沿,糖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是21世纪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随着近年人们对海洋药物研究的日益重视,海洋生物多糖因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多种生物活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其中,海洋动物多糖因与人体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毒性作用小,而且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和抗氧化等方面都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海洋动物多糖除可作为潜在的药物用于研究和开发外,还可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和日用化工等领域。然而,由于动物多糖结构复杂多样,含量低,在结构分析和分离纯化方面都具有较大的难度,给海洋动物多糖的研究和开发带来了许多挑战。以海洋动物中分离得到的糖类为分子模型进行分子修饰,引入药用活性基团或以其为先导化合物进行半合成,从多个渠道寻找高效低毒的新型海洋糖类药物将是今后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目前有关海洋动物多糖的研究还滞后于海洋藻类和微生物来源的多糖,但相信通过广大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及各项新技术的应用,海洋动物多糖的研究与开发将是大有前途和希望的,必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多糖提取纯化到结构分析乃至合成技术的发展更新,为人类更充分地认识、利用海洋动物多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