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意识过吗?婴儿哭声会因为性别刻板印象而被误解

2016-05-01 06:00 · 369370

近期,苏塞克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可能从婴儿三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他们记录婴儿哭声,以及成年人根据哭声大小对性别的判断进行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BMC Psychology》。


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ing),顾名思义,即是指人们对男性、女性特征持有固有的态度和看法,譬如女性温柔、感性、细心,而男性果敢、理性、迟钝等等。它无谓对错,只是对社会人群做出的一种极为简单化的性别分类。

近期,苏塞克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可能从婴儿三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他们记录婴儿哭声,以及成年人根据哭声大小对性别的判断进行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BMC Psychology》。

女婴哭声大,男婴哭声小?

研究人员记录了15名男婴、13名女婴的哭声,并分析了成年人对其性别的判断。尽管在青春期之前,男孩与女孩在音调上并没有显著差异,研究发现,成年人还是会根据婴儿哭声对其性别做出判断,即成年人对其哭声存在性别刻板印象,主要包括:

1) 成年人常常错误地认为女婴儿哭声音调高,而男婴儿哭声相对低沉;

2) 即便提前知道婴儿性别,成年人也还是会依据哭声的音调判断性别;

3) 成年人通常认为哭声音调高的婴儿倾向于有更强烈的不适感;

4) 当提前知道是男婴时,男人倾向于依据哭声大小而判断其不舒服程度。这可能与性别刻板印象有关,即他们固有思维,认为男性婴儿的哭声应该相对低沉。如果男婴哭声洪亮,可能意味着他很不舒服或者他特别需要什么。

已经不少研究证实,性别刻板印象影响父母对待孩子,但是这份研究首次将其与婴儿哭声联系。文章作者David Reby教授表示这一研究发现很有意思。性别刻板印象开始于新生儿三个月大的时候,且这种判断基准多依赖于其哭声大小。即便成年人被告知哭声洪亮的婴儿性别是男性,他也会认为这属于个别情况。

婴儿并不会言语,哭泣是他们表示不满、不舒服或者反映需求的最直接方式。当婴儿哭声音调处于同一水平,人们倾向于认为男孩子比女孩子更不舒服,特别是男人。这也意味着,性别刻板印象对于男性成年人而言更加根深蒂固。这可能会影响婴儿直接接收到的福利:相比于同情境下的男婴,如果一名女婴因为不舒适而大声啼哭,她的需求往往更易被忽视。

虽然上述影响都是假设情境,但是父母及其看护者应该意识到,婴儿哭声会通过性别刻板印象,而影响大人们对孩子的判断。

文章作者Nicolas Mathevon教授表示,这一研究表明,我们倾向于依据成年人的性别属性去判断婴儿的行为,例如男人的声音比女人低沉浑厚。

事实上,婴儿的哭声并不会因为男女性别而存在差异。婴儿时期的性别刻板印象是否会影响亲子互动,以及这种性别刻板印象是否会伴随孩子成长而发生变化?这些都将是团队下一步研究计划。

推荐阅读

Gender stereotyping may start as young as three months, study of babies' cries shows

Gender stereotypes may influence perception of babies' cries

关键词: 性别 哭声 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