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中国首富王健林的万达集团5日发布消息,将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合作并斥资150亿元人民币在上海、成都、和青岛建设三座医院。这一消息,在医疗行业里,一石激起千层浪。“王健林投身医疗行业,一定又是看中医疗行业这块大蛋糕。”、“150亿做国际医疗,真是下血本了。”“国际医疗这个局王健林进来搅一搅,看来新的格局又要出现了。”……是的,或围观、或赞叹、或心痒痒的大有人在。事实上,国际医疗这个词并不新鲜,早在好几年前就已经有医疗界前辈在开拓这个市场,但事实上,国际医疗,还是鲜为人知。

国际医疗,说它新鲜,它也不新鲜了:2011年,这个概念就已经出现在医疗圈儿里头,那时,它的呈现方式还是比较初始化,即:把国外部分的先进设备、技术、医生、护士,引进国内,让国人享受到如国外般优质的医疗服务;发展到2015年,一大拨国际医疗“海外中介”应势而生。
事实上,中介式的国际医疗服务随着信息的透明化、以及其易被复制等特征,逐渐呈现出“并不容易被消费者买单”这一现象。究竟是国际医疗并不被国人接受,还是国际医疗如先前的移动医疗一样,尽管热门,却依旧没有找对前进的路子?

为什么“中介式”海外医疗服务并不容易被消费者买单?
这个概念其实很好理解,拿房屋中介来举例子:当第一个人知道,这片小区的租赁信息原来是可以用来贩卖、并且从中赚取服务费的时候,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因为模式简单并且成本不高,也会跟着做同样的事情;中介式海外医疗服务也一样:‘出国看病热’涌现了一大批的海外医疗中介,为需求者提供海外医疗咨询等服务,收取服务费用——其实,就是“倒买倒卖”国外的先进医疗信息。
事实上,中国的土豪们尽管多金,却并不傻:信息越来越发达,我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为什么要让你们来有偿帮忙,并且,这个价格还不低?

国际医疗机构抓住哪些痛点,不可复制?
以国际医疗新秀“迈德瑞国际医疗”举例,它便是抓住了国际医疗需求者的痛点,以其强大的国际医疗背景作支撑,在国际医疗浪潮中劈江斩浪化乾坤。据悉,迈德瑞国际医疗的主要服务分为三大块:海外医疗旅游服务、国际医学第二建议、重症海外医疗;每个版块,都对其作出可持续化、不可复制的布局:
布局一,海外医疗旅游:体检+旅游,是现代人新的生活方式
布局二,国际医学第二建议:以开放与接受的心态面对,以提高和改变的方式重视
布局三,重症海外医疗:将支付方纳入国际医疗是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