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下来!南京大学张辰宇权威期刊连发3项miRNA重要成果

2015-11-15 06:00 · angus

近日,张辰宇课题组在miRNAs研究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3篇研究论文接连发布在《Scientific Reports》、《oncotarget》及《JOURNAL OF HEPATOLOGY》杂志上。


南京大学的张辰宇(Chen-Yu Zhang)主要从事microRNA、线粒体功能和人体及细胞能量代谢研究。近年来因发布了多项有关miRNA的惊人研究成果而广受关注。迄今已在包括Cell, Nature, Science及其子刊(~22篇)在内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约150余篇。

近日,张辰宇课题组在miRNAs研究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3篇研究论文接连发布在《Scientific Reports》、《oncotarget》及《JOURNAL OF HEPATOLOGY》杂志上。

Influence of a high-altitude hypoxic environment on human plasma microRNA profiles. Scientific Reports 5, Article number: 15156 (2015)doi:10.1038/srep15156

在这篇文章中,南京大学医学院的张春妮(Chunni Zhang)教授与张辰宇教授合作,探讨了高原缺氧环境对人类血浆miRNA表达谱的影响

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从居住在海拔3560米的278名世居藏族人和80名新汉族移民,及居住在海拔8.9 m(南京)的151名汉族人处取得了总共509份血浆样本。利用TaqMan Low Density Array(TLDA)芯片在来自50名西藏汉族移民及50名南京汉族人的两组混合样本中,初步确定了754种miRNAs的表达水平。

随后采用qRT-PCR在所有509份样本中检测了在西藏汉族移民中发生显著改变的一些miRNAs。相比于南京汉族人,有172种miRNAs在西藏汉族移民中呈差异表达(105种上调,67种下调)。两组间相关系数为0.72。研究人员采用qRT-PCR对随意挑选出的几个上调miRNAs进行了分析,结果与TLDA芯片分析结果相一致。相比于南京汉族人,这些miRNAs也在世居藏族人中显著增高。此外,这些改变的miRNAs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值呈强正相关。

这些数据第一次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证实高原缺氧环境显著影响了人类的血浆miRNA表达谱。

MicroRNA-128 regulates cell cycle, chromosomal stability and DNA repair of mitomycin C-treated lung cancer cells through repressing nonerythroid αII spectrin.DOI: 10.18632/oncotarget.5817

在这篇文章中,南京大学的张辰宇教授与李冬海(Donghai Li)副教授、张峻峰(Junfeng Zhang)教授、曾科(Ke Zen)教授合作,证实MicroRNA-128通过抑制αII Sp (nonerythroid αII spectrin)调控了丝裂霉素C处理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染色体稳定及DNA修复。

丝裂霉素C (MMC)是一种有效的DNA交联剂,其被用作为化疗药物来引发癌细胞DNA链间交联(DNA ICLs)。一些microRNAs在人类癌症中严重失调控,有可能发挥了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子的作用,但目前对于它们在MMC处理肺癌中的功能却知之甚少。

研究人员证实,miR-128可通过靶向αII Sp来损害DNA ICLs修复,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及促进MMC处理肺癌细胞染色体断裂。首先,他们通过计算预测和实验验证证实了αII Sp是miR-128的一个保守的靶标。随后,他们证实miR-128在翻译水平上抑制了αII Sp,降低了αII Sp蛋白水平。miR-128还通过抑制αII Sp诱导了细胞周期阻滞和染色体不稳定。最后, miR-128显著影响了αII Sp/FANCA/XPF复合物互作限制了它们的DNA修复。

这些结果证实,miR-128通过抑制αII Sp推动了MMC处理肺癌细胞细胞周期阻滞剂和染色体不稳定,可用作为肺癌的辅助性化疗。

Hepatitis B virus-human chimeric transcript HBx-LINE1 promotes hepatic injury via sequestering cellular microRNA-122

在这篇文章中,南京大学的曾科教授、张辰宇教授、陈熹(Xi Chen)博士及丁义涛(Yitao Ding)教授合作证实,乙肝病毒-人类嵌合转录物HBx-LINE1通过隔离microRNA-122促进了肝损伤。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有着很高的风险发展为肝细胞癌(HCC),但目前对于其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病毒-人类杂合RNA转录物,在促进HCC进展中起关键作用,有可能是连接HBV感染与HCC形成的重要分子。

研究人员在这篇文章中探讨了,在HBV阳性HCC肿瘤细胞中生成的人类LINE1和HBV编码X基因的杂合RNA转录物——HBx-LINE1,是否充当了分子海绵隔离miR-122,促进了肝细胞异常有丝分裂和小鼠肝损伤。

他们发现在HBV阳性HCC组织中HBx-LINE1与miR-122呈负相关。每个HBx-LINE1包含6个miR-122结合位点,迫使细胞表达HBx-LINE1可有效耗尽细胞miR-122,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样改变,包括β-catenin信号激活,E-cadherin减少及细胞迁移增强。给予HBx-LINE1的小鼠显示出明显小鼠肝细胞异常有丝分裂及肝损伤。而miR-122可以完全消除HBx-LINE1所有这些效应。

研究结果阐明了,HBx-LINE1通过从前未知的一种miR-122隔离机制,崔健了肝细胞EMT样改变和小鼠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