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怎样的社会教育,就有怎样的社会。任何的社会现象都是如何教育与如何接受教育的结果。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导,是教育在引导人类的行为,社会需求就是教育的动因。
是因为有了社会需求,才会有了社会教育。
是正确的教育在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是错误的教育在引导人们错误的行为。是因教育的缺失才会引起人们在行为上出现盲然与错误。
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始终是人类为之争取的核心议题,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在为生存而努力,人类的意义即在其中。
衣、食、住、行是民生的最大的生存需求,这是不可争议的人类社会问题。可今天,对我们来说,在衣、食、住、行的社会生存问题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疾病这个生存问题却成了困扰人类最大的难题。
现在,看病难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穷国富国感到了难,穷人富人也感到了难,当然是各有所难,但对于病痛来讲,是没有分别的,对死亡来讲,也是没有分别的。所以,看病难就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其实,我们不防这样来认识一下“患病与治病”:一般来讲,“病”它只是我们生存过程中身体所出现的一种不适的生存状态,而“治病”只是采用相适宜的手段来改变这种不适的生存状态。而现实是,我们是否有能力来改变这种不适的生存状态的“病”呢?我看现在人类的治疗手段还是不尽人意的。
那怎样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呢?我们可否换个角度来认识“患病与治病”呢?
我们要清楚,一般来讲,“患病与治病”只是生存过程中的一个部分,不是全部,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患病”不是生存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的,也就是说,在人的一生中,不“患病”或不患重大疾病是大有人在的。也可以说“病”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当然这其中还有我们怎样去界定“病”的概念了。
对待疾病而言,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治。二是防。在我看来防要比治更简单,它不但没有病痛所带来的各种痛苦的折磨,而且更经济,其意义又远远的超过了防病的本身。
当然,现在许多没有患病的人在对患病的问题上,表现的不以为然。可一到病患临头,却又措手不及,悲痛万分,追悔莫及,悔不当初没能注意防范。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人太多了。我对这种人给予了这样的总结:没钱的时候,是要钱不要命。等患病的时候,却是要命不要钱了。这是多么无知而可怕的现实,这种人太多了。
这是教训,是随处可见的教训,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是因为这些人的无知而产生的无谓;是因为这些人不懂得如何才能更好的呵护自己的身心键康而产生的无谓。其实,这不单是对自己的健康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家庭、妻儿、父母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国家不负责任。
到此,我们开始书归正传,来谈谈养生和开展国民养生教育。
我们必须清楚,养生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途径,但养生的意义并非仅仅只在于预防疾病方面。在治疗疾病和辅助治疗疾病方面,养生也可以发挥出相当重要的作用。甚至,养生的作用非医疗可取代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必须清楚,一般来讲,在人的一生中,病与治病只是人生过程的一个接段,一个时期,是一小部分。病并非惯穿生命的全部过程。但是,病给人带来的痛苦和损失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甚至他的家庭其他成员,甚至会影响到社会。
既然病患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痛苦和更大的损失,既然病患是生命过程中的小部分,既然我们又非常清楚养生是有效的防病与治病的重要手段,那我们何不将关注治病的目光转移到如何养生上呢?
一般来讲,病与治病只是占有人生的一个阶段,不是全部。而养生却可以惯穿人生的全部过程。
在人的一生中,养生的占比越大,患病的机率就越低。而即便就是患上了疾病,养生也可更好的起到辅助的治疗作用。这是人类生存实践的结果。
养生即便有着这样多的好处,为什么人们又如此的没能重视起来呢?答案是,一部分人轻视了养生在人生中的巨大作用;另一部分人是将养生神秘化了。归其是,人们不懂养生,不了解养生,更不了解养生中的道行。
而对养生不了解的根源就是人们没有接受很好的养生教育。我们知道,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先导。没有养生教育这个先导,人们又从何处去学会养生呢?人们不懂得用好养生的方法来呵护好自己的身体生存,患病就不可避免了,甚至将患病看成是人生正常出现的状况,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真可是,无知才无谓。十分可怕的无知无谓。
说到这,我们清楚了,在人生的过程中,要学好养生,用适宜的养生手段来呵护好我们的身心健康,这是必须的,再没有第二条路的选择了。(下文待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