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对年轻人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中一个有影响力的因素是亲子沟通。在Saada A. Seif等学者的研究中,“照顾者”和“父母”是互换使用的,就像“青少年”和“年轻人”一样。父母和子女关于性行为的沟通,被认为是一系列性行为的保护性因素,作用包括延迟了第一次性行为。与父母或照顾者有过这方面的沟通,让他们在性活跃期间拥有的性伴侣更少,更有可能使用避孕药和避孕套,降低了意外怀孕、堕胎、感染HIV和其他性传播疾病(STDs)的风险。坦桑尼亚Muhimbili 健康及相关科学大学两位学者的这篇文章发表在2014年12月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Health》(健康)上。
学者提到,青少年风险性性行为包括:过早的初次体验、多向性关系、没有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在文献查阅中,学者认为找出哪种青少年更愿意谈起性行为是很重要的。学者发现,大多数男性在青少年时期更愿意这样做,不管是在学校里,还是离开了学校。男生更愿意从母亲那里获得性知识。当男生和女性需要这方面的沟通,母亲更受欢迎,找出原因是件有趣的事。
文中使用了信息-动机-行为技能(IMB)模型,强调当进行一项旨在改善亲子性行为沟通的干预措施时,需要多加注意的地方。“信息构建”包含了生殖健康和性、性行为沟通的重要等内容,“动机构建”包括:1)青少年出现生殖健康问题感受到的风险;2)社会规范;3)对性行为沟通的态度。“行为技能构建”包括性行为沟通中感受到的效能感。
这项研究(2013.9-11)在安古迦岛的三个区域进行,分成了12个焦点小组进行讨论。青少年分别从“性行为沟通的重要性”、“开始沟通的合适年龄”、“沟通的信息”、“更偏好和谁讨论性”及“讨论面临的障碍”这几个范围对性行为的沟通发表看法。
青少年一致认为与父母之间关于性行为的沟通非常重要,可以产生自我意识,可以在知情的条件下做决定,可以避免与性、健康相关的危险行为。研究认为,一旦青少年性成熟,就适合开始讨论性行为了,女孩的年龄为9至15岁,男孩的年龄为15岁。各个研究对此态度不一,有认为应该迟至结婚的,也有认为性成熟前就可以“趁热打铁”了。
青少年普遍选择了父母或照顾他们的人,作为交流性行为的对象,一方面父母的主要角色就是帮助他们做好成年生活的准备,另一方面父母和他们住在同一屋檐下,比其他人更了解他们的生活。老师也是某些青少年选择的对象,因为老师拥有塑造学生行为的职责,只有少数人选择了医护人员,因为专业人士拥有更多专业知识。
关于要交流的内容,学生提到了:安全套的使用、避孕药的使用、性行为沟通的障碍。研究结果显示,亲子关于性的沟通障碍来自亲子双方。一方面,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太小,不适合这样的交谈,如果讨论会诱导他们;有些父母则是担心,因为认为孩子比自己懂得更多。父母的医学知识、照顾孩子的时间有限,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是缺乏沟通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青少年觉得父母不够和善,不太确定如果老是问关于性行为的问题,父母会如何看待自己。
原文链接https://www.scirp.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52546
备注:本文由刘静竹编译,本文版权属于科研出版社,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