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杀虫剂氟虫腈的作用机制及毒理学

2014-11-04 11:20 · 尔湾

氟虫腈在水体中以光解和水解为主,在土壤中除了光解和水解作用,还存在氧化作用。研究表明,氟虫腈及其代谢产物对非标靶类动物(蜜蜂、淡水脊椎动物、鸟类等)具有毒性,但对人类的健康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氟虫腈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广谱杀虫剂,可用于多种作物害虫的防治,通常较低的剂量就能得到满意的防治效果。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王峰、孟祥鹤与王菡在汉斯《农业科学》2014年10月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综述,对农药氟虫腈的环境应用、作用机制及毒理学进行了论述。

氟虫腈在水体中以光解和水解为主,在土壤中除了光解和水解作用,还存在氧化作用。实验室及田间实验表明,在不同温度、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氟虫腈[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吡唑]的代谢产物共有五种:RPA200766(酰胺),MB46513(脱亚砜基氟虫腈),RPA104615(吡唑-4-磺酸),MB46136(砜),MB45950(硫醚)。研究表明,水体中形成的产物之一MB46513为光解产物,RPA200766为氟虫腈的水解产物,MB45950则是三氟甲基亚硫酰基被还原成了三氟甲基硫醚化合物。土壤中除上述3种降解产物以外,还有MB46136检出,该产物吡唑环上亚硫酰基被进一步氧化生成砜化合物。RPA200766和MB46136是土壤中主要降解产物,同时伴有光解(土表)和还原反应。

在昆虫和哺乳动物之间,氟虫腈具有优秀的选择毒性。但在使用实施过程中降解产物的毒性高于母体,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对生态系统、某些动物及人类带来影响。文中指出,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除了氟虫腈外,其代谢产物MB46513及MB46136等也都有毒性。对脊椎动物来说,从平均值看,MB46136的毒性是氟虫腈的6倍,MB46513是氟虫腈原药的9倍。在活体内,氟虫腈原药很快就转化成MB46136,为毒性源。

氟虫腈对啮齿类动物具有致癌作用。在毛里塔尼亚,氟虫腈在成功地控制沙漠蝗虫的同时,也使得一些非靶标昆虫大量死亡。氟虫腈对犬、猫、羊没有不利的影响,但是对水鸟低毒,对鱼类、蜥蜴类以及鹌鸡类的鸟高毒。

另一方面,氟虫腈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影响。一项研究表明,人类经常接触用氟虫腈进行除虫处理过的犬时,健康风险会增大。浓度高的氟虫腈农药则可能对人有毒。国内曾有人报道2例氟虫腈急性中毒事件。一例为喷洒农药氟虫腈后经皮肤、呼吸道吸收,引起中毒,产生四肢抽搐、精神异常、谵语、狂躁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另外一例因食用被氟虫腈污染的菜叶后出现双手麻木、胸闷等轻度中毒症状,经治疗后症状好转。因此,应严格控制氟虫腈的施用,结合周围的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使用氟虫腈。

原文链接: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4202

备注:本文由龚珊编译,本文版权属于汉斯出版社,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