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皮刺螨又称血螨、红螨或栖架螨,是寄生在鸡体表的体外寄生虫,由于虫体可以离开鸡体,在环境中长期存活,一般消毒药较难杀灭,所以会在一定区域内长期流行发生。
北京市畜牧总站王玉田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潘保良等研究人员对鸡皮刺螨病的诊断与防治有一定见解。研究发表在汉斯《亚洲兽医病例研究》2014年4月期刊上。文中指出,鸡皮刺螨引发鸡骚动不安,采食减少,出现贫血症状,生长、产蛋等生产性能下降。鸡螨虫可以携带传播多种病原如沙门氏菌,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对鸡螨虫的防治意义重大。
研究人员对北京地区5个养鸡散户进行现场调查,通过临床检查,样品采集、开展显微镜观察及标本的制作,确诊为鸡皮刺属螨虫病。防控措施可采用口服驱虫药,体外环境杀虫,切断传播途径等。
口服驱虫药物:40毫克/千克蝇毒磷拌料,连服7天;
环境和鸡体表灭虫:0.2%敌百虫水溶液或2.5%的溴氰菊酯以1:2000稀释后直接喷洒于鸡刺皮螨栖息处,也可用0.25%蝇毒磷或0.5%马拉硫磷水溶液喷洒,第一次喷洒后7~10天再喷洒一次。饲养量少时也可以考虑用药浴或沙浴方法驱虫。
切断传播途径:鸡皮刺螨主要通过其自身移动、野鸟传播(多宿主虫种)、老鼠、人类机械传播等途径传播,宜切断各种可能的传播途径。
调整饲养模式:一旦发现螨虫感染,很难根除,虫体可以在环境中长期存活,抵抗力较强。养殖场宜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空舍期做好环境杀虫,笼架、器械采用喷洒开水或杀虫剂进行杀虫。
原文链接: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3356
备注:本文由龚珊编译,本文版权属于汉斯出版社,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