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阴虚内热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4-07-02 10:07 · 尔湾

阴虚内热作为病机或者病理表现可出现于临床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阴虚可以导致内热,内热亦可以产生阴虚,且可累及肺、脾、肾等多个脏腑,证候变化多样,病机变化复杂!

内蒙古医科大学王飞飞金星在汉斯《中医学》2014年2月刊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阴虚内热作为病机或者病理表现可出现于临床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阴虚可以导致内热,内热亦可以产生阴虚,且可累及肺、脾、肾等多个脏腑,证候变化多样,病机变化复杂!正是这种复杂性,为临床施治带来莫大的困难。

阴虚内热是中医学基本的病机理论,也是内伤发热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证候。中医学认为,人体由阴阳两方面组成。阴是指人体的精血津液等物质基础,阳是指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维持着动态平衡,但如果阴阳的这种平衡状态受到破坏,阴阳的某一方出现偏盛或偏衰,人体就会产生疾病。若是素体阴虚,或热证日久伤阴,或误用、过用温燥,导致阴液亏损,不能制火,阳热亢盛,就会导致阴虚内热。如《素问·调经纶》:“阴虚则内热”,再如《景岳全书》:“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均是此意。

在临床研究中,阴虚发热是由阴虚内热而导致的发热证。临床多表现为低热、手足心热、潮热,发热多起于午后或夜间,同时可伴见盗汗,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治疗多以滋阴清热为主,方用清骨散,青蒿鳖甲汤等。

不仅如此,阴虚内热在内科疾病中是较为多见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肺癌等。其中,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组织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而本病约70%的慢性活动期病人为阴虚内热型。其临床表现有持续低热、手足心热、红色斑疹、盗汗、心烦、乏力、脱发、关节痛、腰酸、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研究证明,对于SLE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中药组方和激素,治疗6个月效果最明显。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内热,热燥津伤,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它属于中医“消渴”范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治疗宜养阴生津,清热润燥。另一方面,关于阴虚内热型肺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性喜柔润清肃而恶燥,肺体受病,阴分先伤。长期大量吸烟,热灼津液,或平素嗜酒、辛辣燥热之品,或久病咳喘,年老体弱,渐至肺阴亏虚。水亏火旺,虚火内灼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故临床可见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便干尿黄,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证。治宜滋阴润肺,清热散结。

查看原文请点击: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2979

备注:本文由龚珊编译,本文版权属于汉斯出版社(https://www.hanspub.org/),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