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快检技术可快速检出“挂牛头卖马肉”行为

2013-04-08 19:21 · wenmingw

香港城市大学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新颖的肉类成份快速鉴定技术,所需时间比现有鉴定法缩短80%,相对于每次只可检测一种肉类的基因测序鉴定方法,新技术可同时检测多种肉类混合的样品,并分别鉴定出每一种成份。

2013年1月中旬,英国和爱尔兰发现在部分超市出售的牛肉汉堡包中掺杂了马肉和其他肉类,在被检查的27种汉堡中,10种被发现含有马肉,23种含有猪肉。这种“挂牛头卖马肉”的行为随即在欧洲多个国家出现。由于在欧洲马肉与牛肉的价格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这种行为被视为严重的商业欺诈。

这种“挂牛头卖马肉”的行为在中国也被发现。据媒体报道,记者在杭州随机抽取市场上8份牛肉制品,委托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动物检验检疫实验室进行最权威的DNA测试。结果发现,8份牛肉制品,5份没有检测出牛肉成分,且全部含有猪肉成分。这意味着这些牛肉产品全部涉假。

香港科学家研发肉类快检试纸

香港城市大学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新颖的肉类成份快速鉴定技术,可同时鉴定多种肉类混合制成的食品成份,所需时间比现有鉴定法缩短80%,将大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

开发这一技术的是郑淑娴教授及其团队。这项创新技术可以鉴定七种肉类,分别为猪、牛、羊、马、狗、猫、鼠等动物。食品样本中若混有多种肉类,新技术也可同时分别鉴定出来。相对于每次只可检测一种肉类的基因测序鉴定方法,新技术可同时检测上述七种肉类混合的样品,并分别鉴定出每一种成份。

这项技术再加改进后,可以一次过鉴定多达30种肉类的成份,将来更可以扩大至其他常见食用肉类。

郑教授解释说,鉴定过程的第一步,是从食物样本中提取少量DNA,然后进行PCR扩增,再用特制的试纸进行测试。在检测试纸中植入了研究团队针对每种肉类特定研制的特异性“探针”(probe)。一旦“探针”检测到其目标肉类的DNA,试纸会出现颜色的改变。这项创新技术无须进行繁复的DNA测序和数据分析,因此鉴定所需的时间比一般的基因测序鉴定方法大幅缩短。


快检试纸颜色变化鉴别肉的种类

郑教授认为,这项新技术对保障公众健康大有帮助,尤其适用于鉴定包装食物和动物饲料的成份。

“此外,欧美各国和中国内地近年来加强监管动物饲料,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哺乳动物成份,严防疯牛症等传染病的传播。我们的快速鉴定技术有助鉴定饲料,防止其中违规掺杂了不应有的动物成份。”

该团队目前已与业界接洽,并获一间企业资助。郑淑娴表示,未来是否能广泛使用,要视乎业界认可程度。

Life Technologies推出快速检测试剂盒

Life Technologies公司与墨西哥基因组医学研究所(IMEGEN)联合开发出RapidFinder™马肉ID试剂盒,以检测肉类样本中是否存在马肉DNA。该试剂盒已针对Applied Biosystems的所有实时PCR设备进行了优化。


Life Technologies公司推出的马肉定性与定量检测试剂盒

Life Technologies 副总裁兼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总经理 Nir Nimrodi 表示:“RapidFinder™ 马肉定性检测试剂盒不仅快速而精确,当天就能确定样本中是否含有马肉 DNA,而且有助于提高食品供应链的追溯性和受控性。”

Life Technologies推出的马肉DNA检测试剂盒获得了欧盟推荐。该试剂盒包括:

RapidFinder™ 马肉定性检测试剂盒(RapidFinder™ Equine ID Kit)和RapidFinder™马肉定量试剂盒 (RapidFinder™ Quant Equine Set)。

RapidFinder™ 马肉定性检测试剂盒提供 48 种反应所需的所有试剂。新鲜肉类中的检出限为 0.01% (w/w)。RapidFinder™马肉定量试剂盒 (RapidFinder™ Quant Equine Set) 的定量限为:0.05% (w/w)。

岛津DNA/RNA微芯片电泳系统快速鉴定肉种类

岛津的DNA/RNA微芯片电泳系统—MCE-202 "MultiNA"可用于快速鉴定肉种类,包括鸡肉、牛肉、羊肉、猪肉和马肉。通过使用该系统系统可实现DNA和RNA样品的分离,同时可以对其大小进行验证及半定量。同时该系统的荧光检测器确保了分析的高灵敏度,还完全自动化。鉴定分析需要首先对样品的DNA进行扩增,流程及反应系统如下:


样品准备与反应体系

对PCR产物进行电泳分离后分析,可清晰地区分出肉的种类。如下图218 bp表示鸡肉,268 bp代表牛肉,331 bp代表羊肉,359 bp代表猪肉,430 bp代表马肉。


中国国标中的肉类鉴定技术

在我国的国家标准中目前还没有对肉的类别进行鉴定的标准方法,但是对于动物源性饲料中的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有对应的方法。

国标中检测动物源性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通常采用PCR方法。对样品进行总DNA提取后,利用待检动物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对扩增后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通过对限制性酶切后片段大小来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待检动物源性成分。

目前已有的国家/行业标准有:

GB/T 21102-2007《动物源性饲料中兔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方法》

GB/T 21103-2007《动物源性饲料中哺乳动物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方法》

GB/T 21105-2007《动物源性饲料中狗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PCR方方法》

GB/T 21106-2007《动物源性饲料中鹿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PCR方法》

GB/T 21107-2007《动物源性饲料中马、驴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PCR方法》

GB/T 21101-2007《动物源性饲料中猪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PCR方法》

GB/T 21100-2007《动物源性饲料中骆驼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PCR方法》

GB/T 21104-2007《动物源性饲料中反刍动物源性成分(牛、羊、鹿)定性检测方法—PCR方法》

SN/T 1119-2002《进出口动物源性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检测方法—PCR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