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军:颅脑创伤者的守护神

2019-08-07 10:27 · angus

为了攻克颅脑战创伤救治的技术难题,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侯立军已扎根这一研究领域20多年,完成了数千例颅脑外伤的救治,为我国的军事医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文转载自“科技日报”。


图片来源:新华社

整天捧着人的头骨做研究,这样的画面想想就让人毛骨悚然。然而,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侯立军却对这些骨骼标本和模型“爱不释手”。

为了攻克颅脑战创伤救治的技术难题,这位著名的脑神经外科专家已扎根这一研究领域20多年,完成了数千例颅脑外伤的救治,为我国的军事医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八一前夕,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给侯立军记一等功。喜报传来那一刻,他仍奋战在手术台上。

侯立军说,他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就是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若干年后,他成为了一名人民军医,但他永远忘不了从军从医的初心——用自己的行动去服务“最可爱的人”,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呵护官兵的生命。

颅脑创伤,是现代战争战创伤救治中致死和致残率最高的外伤之一,我国的颅脑战创伤救治水平也一度落后于欧美国家。为了攻克这一军事医学难题,2008年,已在神经外科领域崭露头角的侯立军,带着国内战创伤救治遇到的瓶颈问题,前往世界顶尖的神经外科中心——德国洪堡大学和汉诺威国际神经外科研究所学习。在国外深造的那段日子,他白天参加临床手术,晚上钻进医学图书馆查阅文献,如此刻苦的动力,就是期盼早日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

归国后,侯立军发现,国内颅脑创伤的整体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是一些特殊类型的颅脑损伤缺乏规范治疗。在当时模型缺乏、术例不足的情况下,他除了出门诊、做手术,其余时间几乎都扑在看资料、做实验上。整日不厌其烦地在人体标本上进行解剖和研究。最终,他牵头对颅脑爆炸伤、颅脑开放伤、颅脑合并伤等特殊类型颅脑战创伤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救治规范。

“伤势危重、伤情复杂、死残率高”,一直是医学界救治颅脑合并伤多发伤的一个瓶颈问题。他带领团队为此展开系统研究,形成了颅脑创伤合并骨折、胸部损伤、腹部损伤、泌尿系统损伤的整体诊断策略和方案,相关成果分别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此基础上,2018年底,侯立军主持的某重大军事医学课题一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颅底,是藏于颅脑深处、结构极其复杂的人体部位,曾被不少外科医生视为“手术禁区”。早在10年前,侯立军就围绕“颅底创伤”展开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颅底创伤合并交感神经兴奋”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标准,发表在创伤权威杂志《Trauma》上。2014年,一位颅底骨折并伴有颅神经和血管损伤的飞行员被送到侯立军面前,胆大心细的他在颅底盘根错节的神经和血管间抽丝剥茧,一小段从面颊插入颅底约4厘米长的“夺命”碎片,被他成功取出。经过数次手术后,这名伤员已基本康复。

在第14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上,侯立军首次公布了他关于12对颅神经损伤手术治疗的研究成果。世界颅脑创伤学会前任主席罗斯·布洛克教授评价:“中国军医的成功经验完全证实了外科手术可以改善颅神经损伤患者的预后,开创了颅神经损伤治疗的新篇章!”

目前,侯立军已牵头创建了颅脑爆炸伤、海水浸泡伤和水下冲击伤等10多项海战颅脑战创伤关键救治技术。他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某便携式战创伤急救装备,填补了我国颅脑战创伤一线救治器材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