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坚固的泡沫?2012-2014生物技术浪潮

2015-09-05 10:18 · 美中药源

2012-2014年间共有120家生物技术公司上市,募资76亿美元。这个上市密集程度与募资数量和2000年的生物技术泡沫有一比。1999-2000的10个月时间里共有46家生物技术公司上市募集60亿美元(2015年美元),泡沫破裂后投资者损失惨重。

今天《Nat. Biotech.》有一篇文章分析现在生物技术股票股价。2012-2014年间共有120家生物技术公司上市,募资76亿美元。这个上市密集程度与募资数量和2000年的生物技术泡沫有一比。1999-2000的10个月时间里共有46家生物技术公司上市募集60亿美元(2015年美元),泡沫破裂后投资者损失惨重。

作者指出2000年的泡沫源自互联网泡沫募集的大量资本和对人类基因组不切实际的期待。投资者过分估高没有临床验证产品的概念型企业的同时又低估了有相对可靠技术的成熟企业,同时犯了两个错误。结果在以后10年几乎没有概念型企业上市任何产品,而相对成熟企业则建立了健康的产品线,并为投资者创造了价值。

2012-14大潮中的企业则多数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估价和IPO募集资金数目也均低于2000年那一拨,显示投资者现在变得更加理智。但是作者也发现现在生物技术公司的估价和其核心技术的成熟程度、产品数量、以及成功可能关联不大,大概因为产品的颠覆性是一个主导因素。比如只有一个2期产品的Bluebird交易前估价(投资者注资之前)为2.5亿美元,比拥有3期产品的Enanta(1.9亿)还高。因为前者是颠覆性的基因疗法,后者是区分较小的丙肝药物。

尽管这一次牛市似乎基础更为牢固,但不等于泡沫不存在。2000年泡沫大家得到的教训是没有临床产品的公司不能IPO,但最近免疫疗法的火热令投资者好了伤疤忘了疼,临床前资产以上十亿美元转让,只凭临床前资产IPO也有发生。百建一个阿尔茨海默药物凭一个一期临床数据3个月制造350亿市值,Axovant把一个500万买来的5HT6抑制剂瞬间变成价值30亿美元的明星。没有投资者急于求成的盲目这些事件不应该发生。

小公司有压力和动力过度推进在研产品,所以进入二期临床不一定意味着核心技术已经成熟。更重要的是现在晚期药物开发成本飙升,平均上市一个新药成本为26亿美元,生物制药公司平均需募资20亿美元以上才能有成功上市产品。现在没有那么多资本开发所有这120家企业的产品。随着这些产品进入更为昂贵的晚期开发,必然有一些产品因为自身原因失败,剩下的也要去争夺有限的资源。如果重要技术出了问题,如CAR-T对实体瘤久攻不下,投资者可能会对整个生物制药失去兴趣。当然资本也可能找到新去处或整个资本市场牛市后调整,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生物制药股票的大幅度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