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虚假宣传止痛药万络被罚9.5亿美元
由于药品安全问题,默克撤回万络已经七年,但因为该药所引发的一系列官司和纠纷并没有随药物撤市和顺利摆平集体诉讼官司而烟消云散。默克还有政府的刑事官司和其他民事官司要了结。就在感恩节前,传来消息说默克已经同意支付9.5亿美元,希望就此了结万络止痛药的非法促销相关的刑事和民事指控。律师出身的默克CEO,在其上任前,曾经以公司法律总监的身份帮助默克稳妥地解决涉及几万患者的集体官司,相信这次也是他决心要让万络的阴影能从此消失不再烦扰默克的正常业务开展。
接近10亿美元的刑事和民事官司处罚,对于默克来说不算是什么大钱,也算不上同行间最严厉的处罚,但这样的处罚金对默克的形象仍然是有损害的。
默克是一家令人尊敬的制药公司,有咨询公司分析指出,在过去60年里,默克算是新药研发业绩最佳的药企,它以56个新药获得批准而居全球所有药企之首。默克所发生的万络事件,让默克损失巨大,不得不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处理药品伤害的集体官司,此前默克已经付赔48.5亿美元,摆平集体诉讼官司,但默克失去的不仅仅是钱,而是公司的某种信誉。默克曾经有一个令人尊敬的声誉,多年来,它一直强调创新,以高标准和奉献给患者。但万络事件发生,让人感到,这不是以往的默克,以创新,品质和诚信赢得市场和客户,而是像其他制药公司那样,有时把商业利益置于患者安全之上,为了满足股东的利益,把自己更多地扮演成营销机器。
不久前,葛兰素刚同意支付30亿美元了结药品非法销售官司,预计到明年上半年,这起耗时十年的民事和刑事官司画上句号。葛兰素为此已经在去年准备金额35亿美元。如果这一官司结案真的如此了结,那将是医药产业界最大的支付金额案。此前,辉瑞支付23亿美元,摆平非法销售Bextra镇痛药和其他药物的官司,礼来同意支付14亿美元,结束涉及非法销售Zyprexa抗忧郁药物的官司。此外,还有许多家药企均有发现被政府起诉或查处药品非法标签外促销和其他违法市场营销活动。
像默克这样的大型药企为什么要冒被政府重罚和企业形象受损的风险去做许多非法的市场营销呢?这里有多种原因,主要是现在药企的新药研发不够景气,上市新药速度过慢。而许多药企都在面临专利过期而失去药品销售的垄断地位和销售额,为了填补业绩短缺,满足华尔街的预期压力,不得不利用现有产品进行扩大销售的种种尝试。从经营管理层看,药企提高销售指标,在产品已经非常拥挤和充满竞争的形势下,只能用高指标考核销售员和经理,药企内控完全被放低要求,追求最高的利润和业绩,成了药企的硬指标。另一方面,由于大家都在做这样的促销活动,许多药企仍然带着侥幸心理,反正不是那么轻易被抓住的,即使被发觉,也要有很长的起诉追索过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忙以应对。对有的药企而言,CEO们更关心自己公司的业绩和与业绩关联的股票表现以及自己的奖金红利及期权,不会太在意这些业绩所取得的代价和手段是否合法合规。出了问题,往往也是用公司的钱去认罚,没有任何高官需为此负责或买单。所以一边在打,一边仍然在犯错,猫捉老鼠的游戏还得不断往下演。
其实这种状况,对默克等这样的药企负面影响很大,医药工业在民众中的地位和声誉一直在下降,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患者对药企的诚信度有怀疑,药企在产品宣传上经常有误导甚至违法,药企雇佣枪手写临床论文,夸大宣传,与几十年前药企的形象地位相比,现在药企在百姓心目中已不再是创新先锋、就业和税收大户、非常讲究社会责任和产品品质的科技企业,更多的是被视为赚钱机器和唯利是图的商家。这是十分遗憾的事。
也许在默克、葛兰素和辉瑞等药企受罚的事件中,药企需要有更多的反思和自律,需要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此外从行业和政府角度,也许要加强监管,提高违规成本,加大处罚力度,这样才能形成很好的监督和监管体系。同时要让负责药企营销的主管们三思而行,不要为了利益和业绩,不顾患者的利益和安全。而越过底线,未来药企的违规也许将让主管负责人个人也承担某种责任,就像企业CEO和CFO必须为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付全责。
另外我们也不得不提一下,现在包括默克在内的药企经常被联邦司法机构查处,还有一大原因是,政府鼓励药企员工揭短和曝光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美国政府有好几十个案例,都是与内部人曝光有关,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点是国外在治理药企不轨行为方面很重要的立法和执法经验,对中国医药行业和政府监管很有启发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