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民众沉重医疗负担,打破医院以检养医恶性循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渐入深水区!

2022-11-28 11:34 · 生物探索

在医疗信息化的当下,个人医疗健康数据蕴含巨大价值,数据泄露成为安全隐患,也是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迫在眉睫的一大原因。

导语:在医疗信息化的当下,个人医疗健康数据蕴含巨大价值,数据泄露成为安全隐患,也是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迫在眉睫的一大原因。此外,进口产品垄断70%-80%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进口国产收费差异导致患者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国产医疗器械在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得不到应用而生产困难。再者,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医保基金收入增速低于支出增速。面对诸多问题,新医改方案、医疗新基建和健康中国等发展战略相继出台,有助于加快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GE事件敲响警钟,进口替代是国家安全和控费的必然要求

2021年9月,有报道称美国通用医疗(General Electric,GE)可能通过CT和超声等影像设备收集了2019年前中国患者的病历数据。GE当天就进行了辟谣,称该说法为子虚乌有。其实,舆论的哗然都是有背景原因的,GE在获取个人医疗数据方面已有前科。早在2012年,太阳报曾报道英国全民医保中60万名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临床记录等信息,都被GE医疗秘密传送到了美国。GE医疗确认:“通过影像诊断设备确实获得了一些病人数据。但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并且经过外部专家确认,这些数据只有GE医疗知道,没有外泄。”2020年1月23日,FDA和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警报,称GE医疗的一些医疗设备存在6个系统漏洞,黑客能够通过控制这些设备,获取患者的体温、心跳、血压等生理数据,同时还能窃取患者身份信息。

1669607548888136.png

图1 FDA发布GE医疗数据安全警告(图源:FDA官网)

数据安全之外,多种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存在着使用进口医疗器械比使用国产医疗器械收费更高的现象。从相差的相对比例来看,使用进口器械的收费至少是使用国产器械收费的两倍,个别项目的收费甚至相差近8倍。例如,用进口试剂做乙型肝炎1gM核心抗体测定,收费55元/项,而用国产试剂做同样的检查,收7元/项。

表1 使用进口医疗器械和使用国产医疗器械收费有差异的部分项目表

1669607583599246.png

图源:[1]

01 医院:以检养医,进口器械可带来更高效益

对医疗机构而言,治疗相同的疾病,提供相同的医疗服务项目,付出相同的劳动,却仅仅因为使用进口医疗器械就可以取得更多的收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医疗机构又有主动选择权,医疗机构更愿意使用进口医疗器械提供医疗服务。医疗机构作为购买方,如果使用财政拨款购置医疗器械,国家要求医疗机构要优先购置国产医疗器械,但是国家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拨款较少,医疗机构完全可以用自筹资金自由地购置进口医疗器械。国产医疗器械在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得不到应用,这进一步加剧了进口医疗器械垄断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现状。

02 民众:过度医疗,医保基金不当买单,医药负担重沉

对患者而言,进口药、进口设备、高精尖仪器和高端医疗服务项目,大部分不能通过医保报销,需要患者自付,而这部分费用恰好是治疗费用的大头。以检养医、过度医疗的医疗结构为我国医疗行业发展埋下巨大隐患。医疗资源供给与患者需求长期错配,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低,长期为不合理药械价格买单。本可以用国产医疗器械解决问题的,本可以节约一些医疗费用的,就因为收费标准不同,医疗机构竞相购置进口医疗器械,用进口医疗器械的收费标准来收费,这就导致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患者经济负担加重,这些都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医患矛盾,为医保基金也带来了巨大压力。

1669607627227238.png

图2 2001年-2021年国家医保基金收支状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丨制图:生物探索编辑团队)

面对这些潜在威胁,进口替代已成为国家安全和控费的必然要求。从当前国产化率看来,细分品类方面,我国的DSA、心脏起搏器、呼吸类设备国产替代率仍处于低水平。IVD中的微生物检测、分子检测、免疫诊断等,高值耗材中的血液透析器、人工晶体、骨科关节耗材、吻合器、球囊等,医疗设备中的超声仪器、CT等积极国产替代。

1669607652832455.png

图3 我国各细分医疗器械国产化率(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丨制图:生物探索编辑团队)

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7789亿元,预计2020-2030将保持11%的复合增速。从总量来看,中国医疗器械与药品市场规模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1:1);MRI、CT等高端影像设备的人均保有量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行业主要驱动力包括人口老龄化和疾病慢病化推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新技术推广推动行业规模扩容。进口产品主导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如影像设备、高值耗材等国产化率较低,国产替代正当时,行业龙头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国产医疗器械创新进入新时代

为了保护民族企业的发展,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改变进口医疗器械垄断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国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扶持政策(表2)。此外,新冠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设备配备不足的问题。2021年以来,医疗投入大幅增加,以大型公立医院扩容为主导的医疗新基建已经开始,医疗新基建项目从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大城市逐渐拓展到其他城市。

表2 医疗器械相关国产支持政策梳理

1669607671338296.png

数据来源:政府官网丨制图:生物探索编辑团队

后疫情时代,医疗新基建正如火如荼展开,医疗设备迎来国产替代大浪潮。2021年12月,国家财政部发布多则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新一年的医疗市场建设与扩容也已提上日程。2022年9月《国家卫健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发布,指定商业银行将对医疗机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实施贴息贷款,中央财政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贴息贷款政策有利于缓解医疗机构疫情后资金紧张问题,拉动因疫情而搁置采购的院内设备需求,激发新建医院、民营医院的采购动力,提升国内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图4)。

1669607703502608.png

图4 2019年-2022年医疗新基建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

近年来,国产设备在多个领域实现研发突破,质量不断提升,优秀设备产品不断涌现,国产替代持续进行中;同时考虑到医疗设备供应链安全,各级政府支持采购国产设备,随着新基建的进行,医疗设备行业需求不断扩容,国产医疗设备产业链有望在此波采购中受益。从陆续发布的《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万东医疗、新华医疗和开立医疗等企业已拥有获选产品的实力(表3)。

表3 部分入选《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设备

1669607724535145.png

来源:国家医保局丨制图:生物探索编辑团队

目前我国普通存在国产医疗器械价格就该更低的观念。事实上,如果国产医疗器械的质量非常好,成本自然高,价格也应该高。目前由于无序竞争,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许多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先以低价中标,再以降低质量为代价,最后陷入了低价-低质量-低价的恶性循环。

对于相同的医疗服务项目,进口医疗器械的收费标准应与国产医疗器械的收费标准相同,甚至还要低于国产医疗器械的收费标准。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后,医院为提高利润空间,购买器械时,就会将购置费作为成本进行考虑,而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又不会选择价格最低的医疗器械,这既能倒逼进口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降价,又能倒逼国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1]。

参考资料:

[1]李俊,孟宏伟.对进口医疗器械与国产医疗器械收费差异现象的思考[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06):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