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在华开启新布局,生物药早期开发迎来“最好的时代”

2017-09-27 09:00 · 李亦奇

据统计,2016年全球药物销售额前10位中有8个生物药,其早期开发进入“最好的时代”。不同于诺华、罗氏、GSK、礼来等缩减或关停在华研发中心,拥有350年历史的大药厂德国默克“不走寻常路”,将亚太区首家End-to-End生物开发中心设在中国上海,以服务中小初创生物制药企业。

诺华、罗氏、GSK、礼来……近两年,外资制药企业关停在华研发中心似乎成为一种常态。但这只是传统制药向生物制药“转型升级”的过程,并不能说明生物药早期开发有所却步。

因为还有一个事实是,2016年全球药物销售额前10位中有8个生物药,其早期开发正进入“最好的时代”。

另外,一些跨国药企正在加大中国市场的投资布局,这同样是例证。譬如拥有350年历史的大药厂德国默克,将其在亚太区的首家End-to-End生物开发中心设在中国上海。

我们生物探索在对默克生命科学一些高层的访问中,也印证了这样的观点。

中国市场地位“今非昔比”

在过去,一些跨国企业在设立亚太研发中心时,往往最先想到的是新加坡、韩国等地区,而这次默克将亚太的首个生物工艺中心放在了中国上海,可见中国市场的“举足轻重”。

默克生命科学亚太区副总裁兼工艺解决方案亚太区负责人Benoit  Opsomer告诉生物探索,这首先是基于“深耕中国市场、推动创新服务”的战略承诺,此外,中国制药产业在转型升级,生物药将迎来最好的时代;中国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许多中小初创企业即将成为他们服务的对象。

默克生命科学工艺解决方案中国区总经理王慕阳女士也表示:“鉴于中国制药产业在全球的市场地位,整个默克生命科学部门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End-to-End生物开发中心的落户是默克在全球生物科学里的一个重大布局,将更好地服务本土生物制药企业,提高他们药品上市的速度,从而服务于中国患者。”

生物药开发难度大,专业指导很重要

有人说,造生物药之于小分子药物的难度,相当于造“航空飞机”之于造“自行车”的难度,这不仅仅体现在分子大小的差别,更重要的是生物药的分子结构要远比化学药复杂。

“不同于药明,我们从本质上并非是一家CMO,重心是帮助早期临床试验的客户提供产品开发,交付预期、质量安全以及产品上市是衡量开发成功与否的三大要素。最终生产上市是由客户决定,要么自己生产,要么外包给其他工厂生产。”Benoit  Opsomer告诉生物探索。

“在生物工艺开发方面,GMP环境、产品合规等专业知识经验决定了从药品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速度。”该解决方案全球市场负责人Thierry  Cournez继续补充道,“我们的End-to-End生物开发中心主要为生物制药企业提供全面的工艺开发能力和服务,包括细胞株的开发、上下游工艺开发和临床前样品生产。”

“这个中心的开设将使像我们这样的生物制药和新兴生物技术公司获得最新技术的支持以及经验丰富的科学家的专业指导,助力我们加速药物开发,为患者提供负担得起的药物。”上海岸迈生物创始人兼CEO吴辰冰博士表示,这家企业一年前获得信达生物高达1.2亿美元的授权金额进行双特异性抗体技术的合作开发。

服务创新“势不可挡”,外企投资中国正当时

“默克一直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去年投资1.7亿欧元的南通制药基地正式落成,而后又追加投资8千万欧元建立生命科学中心。”默克生命科学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兼科研解决方案中国区总经理Steve  Vermant(卫政熹)告诉生物探索,“作为一家跨国企业,我们希望“In China,For China”(植根中国,服务中国),以成为驱动创新的经济体去发展,这无论是对于中国医药大健康市场,还是全球市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如艾美仕(IMS)所预测,中国将在2018年前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生物医药又是未来医药产业的一个大趋势,它能够提供非常个性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因此,跨国企业与其“缩减关停”,不如像默克一样加大投资中国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