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GMP催生药企并购潮:上市药企领跑大势

2012-08-16 08:00 · Hebe

根据新版GMP要求,在2015年12月31日前,所有类别的药品及生产药品的企业、生产车间均应符合新标准,未达要求的企业或车间,在期限到来后不得继续生产药品。业绩成长压力和新版GMP改造的压力,刺激更多药企寻求资金活水,国内药企并购浪潮快速到来。

一场行业的“革命”,必定会诞生出“英雄”。随着GMP改造时间红线的临近,在这一场由GMP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里,医药江山的版图将会如何划分,谁又能成为真正的王者?

新标施压并购成风

近期A股药企中报相继浮出水面,资本市场对医药板块的关注也随之转移到中报业绩上,新版GMP改造的影响再次成为关注重心。国内多家产权交易所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中小药企股权转让行为逐渐增多,业绩成长压力和新版GMP改造的压力,刺激更多药企寻求资金活水,国内药企并购浪潮快速到来。

根据新版GMP要求,在2015年12月31日前,所有类别的药品及生产药品的企业、生产车间均应符合新标准,未达要求的企业或车间,在期限到来后不得继续生产药品。这对众多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红日药业在日前发布的中报中表示,新版GMP等规范的推出,企业面临新的挑战,造成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可能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有九成左右的药企都属于中小企业,70%以上企业营收不足5000万元,近20%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未来数年小药企破产及部分中小药企甚至大型药企被收购将是行业趋势。

近日的股权转让案对此有所体现。如北京北大药业有限公司拟以4559.93万元的价格,将持有的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49%股权挂牌转让;德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保定三九济世药业有限公司等也纷纷挂出了股权转让公告。

同时,一批大型药企通过并购重组迅速扩大规模。海翔药业1.2亿元收购苏州第四制药有限公司;仁和药业2.88亿元收购江西药都医药集团持有的江西药都樟树制药和江西药都药业两公司100%股权。去年,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并入中国医药集团,华润集团重组北京医药集团等项目顺利实施。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对并购后整个医药市场的趋势变化表示看好。招商证券认为,新版GMP的推行将加快行业整合和国内药企的国际化进程,行业集中度将加速提升。

上市药企领跑大势

面对新版GMP改造压力下中小企业的陆续倒闭,资金实力雄厚的上市药企成为了其中部分弱势药企的救星。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国内医药行业共出现超过90起并购案,而由A股药企发起的并购占比达80%,如康美药业、贵州百灵、上海医药、复星医药、科伦药业等。

对具有优势品牌、产品和销售网络的大型药企而言,通过并购能扩大其市场份额,不断完善产业链,甚至涵盖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制剂、中药材等领域。与此同时,企业营收增幅也非常明显,如在几大医药巨头中,国药集团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超1200亿元,近8年间的营业收入年均增幅达33%;华润医药年营业额逾345亿元,而上海医药201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达402.69亿元。

而日前一起康恩贝2亿收购亏损药企内蒙古伊泰药业的收购案引起了业内关注。作为伊泰B股旗下的内蒙古伊泰药业,去年净利润亏损3157万,今年1-4月份净利润亏损1682万元。截至2011年12月31日,伊泰的净资产仅有5759万元。康恩贝此次以156%的溢价率,受让2亿元收购其88%的股权,正是看准了其独家品种麝香通心滴丸的巨大市场效益。数据显示,该品种在2010年曾以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取得2367多万元销售收入,按照其特色优势和市场发展空间,该品种或为康恩贝带来巨大的利润收益。

除出手收购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资金流由大型上市药企转入了民营医院。如近期的金陵药业、复星医药、千红制药以及双鹭药业等先后涉水民营医疗机构的创办和并购。业内人士分析,此举或是上市企业对产业链的延伸或意图整体转型的前兆。

基于此,专家预计,手握巨额超募资金的A股上市公司有望引领国内医药行业并购大势。

【专家观点】

社会资本是“兔子”,不是“狼”。如今谈及社会资本入“公”,其实只是资本的进入,并没有达到股份制改造的程度。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相当于投了一笔风险投资,如果医院管理经营模式不改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不改善,投资必将是失败的。只有进行现代化管理,以人为本,而非以利益为本,才能将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国家医改政策课题组 张中南

从政策导向看来,下半年医疗器械行业中,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社会资本办医诊疗仪器将更新换代,预计“十二五”期间拉动新增医疗器械产值2000亿元,或形成8-10家产值超过50亿元的大型医疗器械产业集团。但是,我国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仅占不足3%的份额,由于在这个行业的高端诊疗设备领域缺乏专业型研究人才,无法掌握核心技术,以致竞争力不足,设备和技术培训基本依赖进口。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 郭凡礼

研发型公司在整个制药产业链条上还是很早期的项目,但是从药品研发来说,已经属于中后期发展阶段了,企业已经走到转型的十字路口。对这类企业的投资应把握好时机,太早,投资机构会觉得没有把握,太晚企业就不需要机构的钱了,所以VC/PE需要陪伴企业发展一段时间,选择合适的时机再进行投资。

——海达投资医药投资董事总经理 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