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创新团队:新药闯出一片天

2014-07-24 09:11 · johnson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的药物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研制“民生药”、“原创药”,包括抗流感病毒特效药“军科奥韦”、Ⅱ型糖尿病药物“太罗”以及对抗“超级细菌”感染最后一道防线的“替加环素”,研究室先后获得多件国内外地区授权发明专利以及国内科技创新奖项。


药物创新团队成员实验室工作场景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药物合成研究室不足百人,却拥有3个“国字号”名头。

研究室以刘克良、李松、仲伯华为首的药物创新团队,自主研制成抗流感病毒特效药“军科奥韦”等,使我国率先拥有全球品种最丰富的流感防控药物体系;主持建成全球单产能力最强的流感防控药物生产线,为我国13亿人口储备了世界最高质量标准的“救命药”;研制出为1亿多糖尿病患者减轻70%药费负担的Ⅱ型糖尿病药物“太罗”以及对抗“超级细菌”感染最后一道防线的“替加环素”。

这个有着63年历史的功勋研究室,近日被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药物创新模范研究室”称号。

临危受命,研制中国自己的“争气药”

2005年,H5N1禽流感显露出狰狞面目。我国政府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向跨国制药公司定购50万人份达菲。这是当时世卫组织唯一指定的抗流感病毒特效药,但遭遇的却是漫长的等待期以及对方拒绝转让专利。

千钧一发之际,军事医学科学院科研人员挺身而出,决定自主研制抗流感病毒药物。很快,由药物合成研究室研制的“中国版达菲”——“军科奥韦”完成全部临床前工作,正式申报军队特需药品证书。同时,研发团队依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将生产效率提高3倍,而且彻底避免了原工艺易发生爆炸、易产生致癌杂质的弊端。

“关键时刻一鸣惊人,靠的是前瞻部署的战略眼光和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中科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介绍说,“早在2003年,团队就开始了相关研究工作。那时,我们意识到SARS疫情之所以难以遏制,缺乏有效的防治药物是重要原因,而流感是下一轮最有可能突然来袭的重大疫情。医学科研工作者有责任为此作好充分准备。”

终于,李松团队成功研制出“军科奥韦”,并获得我军规范药品审批制度以来第一份新药证书——“军药001”号。

此外,为解决儿童、老人、重症患者服药难题,他们研发了全球唯一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为应对“磷酸奥司他韦”大量使用可能产生的耐药性,研发出抗病毒活性更强的“帕拉米韦”。

2009年,北美暴发H1N1流感疫情。该团队再次立下军令状,最终1300万人份的生产任务提前18天完成。当年,共生产储备2.6亿剂“磷酸奥司他韦”。这批药即便能从罗氏公司买到,也要多花58亿元。

打破垄断,研制老百姓用得起的“民生药”

2013年3月29日,在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新药“替加环素”上市发布会上,发明人李松在签署成果转让协议后说:“替加环素是目前为止对抗超级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虽然已成功上市,我却希望生产企业不要为了经济利益大量销售。无论什么时候,国家安全、百姓健康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军事医学科学院政委高福锁告诉记者:“当时我在现场,听完非常感动。这就是有责任、有担当的科学家的胸怀。”

上世纪50年代,研究员张其楷率领科研团队打破国外经济封锁,完成了当时急需的抗丝虫病新药“益群生”和抗结核病新药“异烟肼”的合成研究工作,最终推动药物投产和临床应用。

上世纪90年代,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快速上升,并缺少有效治疗药物。研究室首先瞄准了这一关系民生的战略性药品。 化合物罗格列酮是当时的热门研发产品。美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率先研发出“马来酸罗格列酮”并上市,商品名为“文迪雅”,并将所有酸式盐组合物申请了专利。当时科学界普遍认为,“罗格列酮”不能生成碱式盐。

不过,李松坚信,科学上不存在绝对。通过大量理论分析和量化计算后,他们终于发现罗格列酮一个键上的氢呈现酸性,应用强碱可以生成碱式盐。这让该团队顺利合成全球唯一的罗格列酮钠盐制剂。2004年,在此基础上研发的治疗Ⅱ型糖尿病药物“太罗”上市。

“太罗”的上市,迫使“文迪雅”从每粒不低于20元降到每粒13元。而每剂4元、疗效显著的“太罗”成为名副其实的“平价药”“民生药”。

2011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太罗”继获得中国发明专利金奖之后,再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永不言败,研制自主品牌“原创药”

长期以来,民族制药企业一直对完全自主创新药物的研发望而却步。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研究室药物创新团队决心从源头上创新,加速新药的中国原创。

他们以仿制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反哺创新药物研究,逐渐建立起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自主创新的基因,早就融于团队研发人员的血液。

上世纪50年代研究室成立之初,科研人员针对乙酰胆碱酯酶的重活化和保护,先后收集了15000多个化合物,并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合成了数以万计的新结构化合物,最终筛选出一批特效抗毒化合物组成复方。这一系列我军独创的特效解毒药,有数个目前仍为代表新药创制最高水平的新化学实体。

而每研制一个新药,科研人员都要像神农尝百草一样亲自参加人体试验。据统计,先后参加试服试注试用的科研人员累计3000多人次,最高服用剂量为临床应用的8倍。他们常说,为了战士们的健康,这点皮肉苦也是一种幸福。

凭借着这种奉献精神,该研究室圆满完成全部应急科研、药品储备和反恐备勤任务。

近年来,该研究室先后申请发明专利153件,获中、美、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授权发明专利110件,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获国家新药证书2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高等级奖励10项。

“这个不足百人的研究室,始终坚持把为战斗力服务、为官兵健康服务作为尽责之本,将药物研发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紧密相联。”高福锁表示,他们将继续通过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把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战斗力、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