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健康服务业的指导性文件,一出台即受到业内高度关注。为全面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意见》提出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后,财政部于10月16日发布消息,表示中央财政已将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纳入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并已于日前下拨22.2亿元资金,由地方统筹用于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民生商贸服务业、市场监管、市场监测等公益性服务业发展。
这两则消息的发布,对于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来说是重大利好,预示着我国健康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变革和全新的投资机会。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看点
五大发展目标
1、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康复、护理等服务业快速增长。
2、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中医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以及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得到较大发展。
3、健康保险服务进一步完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更加丰富,参保人数大幅增加。
4、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规模显著扩大。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保健用品、健身产品等研发制造技术水平有较大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5、健康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八个主要任务
1、抓住服务链上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推进护理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
2、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问题,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
3、完善健康消费的保障机制,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4、发挥我国传统和特色优势,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鼓励和扶持优秀的中医药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等,培育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品牌和服务机构。
5、支持发展健康体检和咨询、全民体育健身,以及发展健康文化和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
6、支持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新型生物医药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到期专利药品仿制,支持数字化医疗产品和适用于个人及家庭的健康检测、监测与健康物联网等产品的研发。
7、强调人力资源保障,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吸引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回国服务。
8、加强基础环境建设。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积极发展网络健康服务和远程医疗,探索发展药品和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等。
鼓励企业、慈善机构进军医疗服务业
此次出台《意见》的亮点之一是加大医疗服务领域开放力度,给愿意进入健康服务业的各类主体充分松绑,提出了“非禁即入”的零门槛。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
《意见》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对非公和公立机构“一视同仁”
《意见》明确要求各地清理取消之前的“不合理的规定”,加快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各地要进一步规范、公开医疗机构设立的基本标准、审批程序,严控审批时限,下放审批权限,及时发布机构设置和规划布局调整等信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招标等方式确定举办或运行主体。放宽对营利性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
此外,《意见》表示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将实行市场调节价,这意味着取消了对非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管制。
发展全民体育健身
《意见》要求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引导体育健身消费。加强基层多功能群众健身设施建设,到2020年,80%以上的市(地)、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7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采取措施推动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等向社会开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和体育健身组织,以及运动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大力支持青少年、儿童体育健身,鼓励发展适合其成长特点的体育健身服务。
资本市场反应
《意见》提出的八大任务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面对8万亿元大蛋糕的诱惑,市场各方蠢蠢欲动,生物医药行业直接受益。10月14日《意见》一经颁布,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尤为抢眼,板块整体上涨1.52%。个股中,健康元、东宝生物、复星医药、迪安诊断、金陵药业、鲁抗医药均涨停。交大昂立、信邦制药、海南海药、亚太药业、江苏吴中、联环药业、海王生物、雅本化学等个股涨幅超过7%。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迪安诊断,报收62.68元/股,创下了公司上市以来最高价。
从资金流向来看,复星医药是不折不扣的吸金王,净流入资金2.48亿元;其次是康美药业,净流入资金9570.86万元;第三名是健康元,净流入资金6896.40万元。另有江苏吴中、鲁抗医药和同仁堂净流入资金超过5000万元。上述6只个股合计吸引5.97亿元资金净流入。
招商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意见》为“高度市场化的健康产业导向性文件”。齐鲁证券、长江证券等多家机构认为《意见》是健康服务业重大政策利好与发展机遇,未来看好医疗和诊断行业。
民生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这一市场化的文件将激发市场巨大潜力。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医疗器械、创新医药等行业,会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双重刺激之下,迎来爆炸性增长。
受益企业
目前,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健康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美国健康服务业规模相对于其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17%,其他发达国家一般达到10%左右。相比而言,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除产业规模较小、服务供给不足外,我国健康服务业还存在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开放程度偏低,观念相对滞后等问题,供给不足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意见》对国内医疗服务业、医药行业、健康保险业等相关产业将产生巨大改变。分析《意见》提出的要求可以发现,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诊断检测、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多领域产业将被迅速拉动,相关领域的企业将会获得发展良机。
从事医院投资和医疗服务的企业
在《意见》的第一个任务中,就提到要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加大医疗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实行“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严控医疗机构设立的审批时限,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对康复、老年病、儿童、护理等紧缺型医疗机构的审批手续,放宽对营利性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以及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限制。
这些都是对民营机构的利好消息。 此前,由于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民间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面临重重困难,在民营健康服务业相对发展较快的浙江省,一些民营健康服务机构在获得土地、健康服务设备方面仍无法获得公平待遇。此项《意见》的提出对包括民营医院在内的非营利性民办健康服务机构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有利于民办健康服务机构的长期、稳定发展。国内主营连锁医疗机构爱尔眼科、主营口腔服务的通策医疗,投资医疗产业的北大方正、天士力、复星医药、金陵药业等都将因此受益。
健康养老机构
我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 大力发展专业的养老机构势在必行,《意见》特别强调了“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紧急援助、医疗健康四大块。近年来,前三块都形成了很好的发展态势,但医疗健康市场的潜力仍有待进一步发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逐年提高,养老产业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的家庭对老年人的护理、康复等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配套的掌上监护仪、一体式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和轮椅、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医疗设备需求也将增大,生产投资此类产品服务的公司将成为受益者。
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服务
受市场发展较晚和医疗制度等影响,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整体市场规模较小。目前中国从事第三方医学检测市场规模不足20亿元,仅占医学诊断总收入的1%-2%。并且中国第三医学检测市场可检验的项目仅1000多项,而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可达4000多项,医学诊断水平差距明显特别是基因/分子诊断细分市场。
此项《意见》出台,第三方医学检测服务将迎来春天。《意见》首次明确提及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并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有利于消除行业内对第三方医学检测商业模式的担忧和顾虑,因此独立医学实验室跨省市间的可复制性进一步被强化。另外,《意见》指出通过加快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大力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业,基于民营医疗机构对成本的管控,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有望获得更多的检验业务量;最后,国家有望出台的财税扶持政策,包括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水电煤等优惠,未来也有可能逐步落地,从而直接减少企业的成本和税负。迪安诊断、达安基因、科华生物、利德曼等相关企业将从中受益。
医疗信息化
医疗信息化迎来发展机遇。虽然我国医疗服务领域尚有壁垒,但相关服务产业却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医疗信息化便是其中的重点。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三甲医院,分布更不平衡,要实现国务院意见中要求的医疗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信息的共享,大力发展医疗信息化,尤其是以面向基层、偏远地区的远程医疗。此外,目前医保总费用的使用情况尚不能及时有效传递到临床医生面前,部分地区在医改中建立的医保控费机制的及时性有待提高,建立上下联动的衔接各级医疗监管及运营机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意见》提出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制定相关信息数据标准,加强医院、医疗保障等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尽快实现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信息的共享。积极发展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交流互动等健康服务。以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指导、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发展远程医疗。探索发展公开透明、规范运作、平等竞争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研制、推广适应广大乡镇和农村地区需求的低成本数字化健康设备与信息系统。逐步扩大数字化医疗设备配备,探索发展便携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不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健康信息服务水平。这些都能够解决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存在的难题。在此领域,受益的相关企业有九州通、卫宁软件等。
中医药
在第四项任务里,《意见》提到要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开发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推广科学有效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鼓励和扶持优秀的中医药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等,培育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品牌和服务机构。
有观点认为,在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方面,不管是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作用,还是发挥特色治疗方面,中医药都有独特优势,具有竞争力。“民间有好多中医是特色治疗,而且疗效不错,以前政策没放开,使得一些民间中医开民营中医院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现在政策支持引导,在诸多方面给予了便利,民间特色中医有了用武之地。在市场资源公平配置下,民间中医将为中国的卫生医疗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鹤年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宝认为。在此领域内,同仁堂、片仔癀、东阿阿胶、康美药业等企业会受益。
除了上述领域,健康保险、创新医药、医疗器械等行业,都将会在政策引导下,取得长足发展。《意见》将加速相关企业的优胜劣汰,促进行业的分化整合,医药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龙头公司将进一步获得整合优势。
权威观点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2011年底我国健康服务业规模约2.4万亿元,要在9年里达到8万亿元以上,几乎是翻2倍的速度。这无论是对于基础医疗、高端服务或是养老保健,都是一次快速增长的机会。这次《意见》中亮点很多,几乎面面俱到,体现了在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转折点之际,国家下大决心希望把健康服务产业作为一个有力撬动点,并通过开放更多新的领域来倒逼原本医疗机制僵化等不足之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这项改革不仅涵盖传统医改涉及的医药领域,还进一步拓宽到其上下游。在全产业链条上发力,以产业政策带动改革,打破垄断。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民营医院发展越是在“公平”下发展好,越是拷问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何在。广东强推平价医院在某些公立医院实现,在公立医院另设平价医疗区域,实际上从政府高层已经否定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意见》可以纠正公立医院有VIP,有平价,有高价的畸形发展,促进市场合理分工。
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委员、上海禾新医院院长张焕祯:《意见》体现了对于医疗人才资源流动的松绑,让医务人员和企业员工一样享受“四金”保障,会促进医疗人才的流动。
上海海阳集团董事长徐超:现在这个产业,需求量非常大,可以说不缺钱、不缺人来做,缺的就是政府的许可证。接下来,希望一方面政府要设立相关的门槛,制定相应的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规范;另一方面,加快改革相关的行政审批,打破社会力量进入的“玻璃门”,做大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形成消费者、政府和企业多赢的局面。
重庆大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骆红:作为生产性企业,国家政策带动了市场,同样也带动了我们。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意见》出台对国内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一方面会有资金、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放宽行业进入门槛、增加进入主体将有利于健康服务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迪安诊断受到投资者追捧除了获益于政策红利外,还受益于公司自身良好的发展,业绩预增也激发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昆山科森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金根:国务院出台政策正当其时!国内精密医疗器械领域的市场太大了,但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还太少,必须要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谭军:《意见》更是一个态度,一个愿望,但同时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