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新等13名生物医药工作者获2012何梁何利奖

2012-10-30 11:38 · lobu

201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晚会举行,50名科技工作者获奖,其中生物医药工作者13名。包括清华大学的李蓬、北京大学的朱玉贤、上海交大的邓子新、中科院的徐涛等。他们将获得奖牌一枚,奖金20万元。

10月29日,何梁何利基金2012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有13名生物医药工作者获奖。此次何梁何利奖获得者共有50人,其中35人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5人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空缺。这些获奖者都会获得奖牌一枚,奖金20万港元。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了颁奖大会。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向大会做了工作报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北京出席何梁何利基金2012年度颁奖大会并讲话。这是刘延东给获奖者颁奖。

据评估,今年35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得主和 15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得主,其科技成果和创新业绩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78%的获奖科学家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其特点是:一是基础科学领域原创成果明显增多,多项基础学科的理论创新,得到国内国际同行的高度肯定。二是产学研合作取得多项重大突破,上海交通大学和山东东岳集团合作创新,从原理、设计、设备、工艺等产业链环节,攻克全氟功能离子膜的关键技术,一举打破国外数十年的技术垄断。三是企业主体地位得到重要体现。来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科技转制企业的多个创新团队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实现传统产业升级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四是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有所提升。近三年,获奖科学家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0年8.8项,2011年12.2项,到今年17.8项。知识产权质量和布局呈现良好势头。五是获奖人年龄和结构趋于合理。近三年,获奖人平均年龄均低于60岁,其中2010年为55.5岁,2011年为52.7岁,2012年为54.9岁。这充分说明我国科技战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已经成为研究开发的中坚力量。

获奖的生物医药工作者

此次获奖的13名生物医药工作者,有10名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名获得“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名单如下:

一、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李蓬,生命科学奖,清华大学

朱玉贤,生命科学奖,北京大学

邓子新,生命科学奖,上海交通大学

徐涛,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陈国强,医学、药学奖,上海交通大学

陈子江,医学、药学奖,山东大学

胡盛寿,医学、药学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王广基,医学、药学奖,中国药科大学

谢立信,医学、药学奖,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沈中阳,医学、药学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宋宝安,区域创新奖,贵州大学

李付广,产业创新奖,中国农业科学院

吴清平,产业创新奖,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关于何梁何利基金

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于1994年3月30日依据香港普通法捐资创立的、以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杰出科技工作者为宗旨的科技奖励基金。

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基于崇尚科学、振兴中华的热忱,各捐资1亿港元于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社会公益性慈善基金。1994年5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庆典。何梁何利基金的宗旨是通过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促进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发展,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

何梁何利基金奖励范围涵盖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广阔领域。基金奖励和资助的对象为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对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有杰出贡献;(2)热爱祖国,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3)在国内科学技术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企业以及信托委员会认为适当的其它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技术工作已满5年。

何梁何利基金设有“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三个奖项。其中:

“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既授予长期致力于推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贡献卓着,历史上取得国际高水平学术成就者;也授予在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科技突破,攀登当今科技高峰,领先世界先进水平者和推进技术创新,建立强大自主知识产权和着名品牌,实现我国民族产业居于当今世界前列者。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授予在特定学科领域取得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果者,按学科领域分设数学力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天文学奖、气象学奖、地球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农学奖、医学药学奖、古生物学考古学奖和机械电力、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冶金材料、化学工程、资源环保、工程建设技术奖等17个奖项。今年“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评选主要考察被提名人近10年(即1998年以来)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授予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而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和着名品牌,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杰出贡献者。“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分设“产业创新奖”、“区域创新奖”和“青年创新奖”。其中,“产业创新奖”,授予依靠重大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创建自主知识产权和着名民族品牌者;“区域创新奖”,授予在内地、边远、艰苦地区,扎根基层,通过区域科技创新成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者;“青年创新奖”,授予年龄在45周岁以下,在相关领域作出重要科技创新成果,取得突出经济、社会效益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何梁何利基金每年评奖一次,按提名推荐、资格认定、初评、终评、颁奖的程序进行。何梁何利基金每年颁发的奖金总额,由基金信托委员会根据基金资本运作情况确定,但最多不超过1500万港元。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不超过5人,每人奖金100万港元;“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至多不超过65人,每人奖金20万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