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石: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

2011-08-23 11:00 · Daniel

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的“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食品安全首席专家陈君石畅谈了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而是要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食品安全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话题(图)

8月17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的“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食品安全首席专家陈君石畅谈了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而是要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以炭烤食品为例,烤制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芳烃,这是响当当的人类致癌物。”一开始,陈君石就用新疆特色小吃烤羊肉串为例,向参会专家们解释了食品安全风险可控的含义。“可由于烧烤类的食物中致癌物质含量低,人们的食用量又远远小于主食,不会影响到生命安全,所以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个不安全的食品”。而所谓食品安全问题,就是指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陈君石表示,15年前中国食品的合格率仅为50%-60%,如今已经达到了90%,在一些发达城市,甚至已经高于95%。“食品安全的发展总体趋势是好的,根本不用谈吃色变”。

同时,陈君石也表示,我国的食品安全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猪的饲料里添加瘦肉精、牛奶里添加三聚氰胺、方便面里有塑化剂等事件见诸报道后,让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一直处于高热化。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全国各地也一直在从各方面加大监督、检测力度。

早在7月26日举行的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组长杜秦瑞曾提到“应将保障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和民心问题”。

就此问题陈君石认为,近年来,随着自治区对重点食品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发现我区部分生产经营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负责人的意识不强、违法生产加工和经营伪劣食品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尤其是城乡个体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店等存在规模小、设施差、流动性大、管理不规范、诚信自律意识较弱等一系列问题,这已成为新疆食品安全事故高发领域。

而全疆基层食品检验人员严重匮乏,监管力量明显不足,大部分地、州、县检测机构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手段,导致新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等工作基础薄弱,这些成为我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真正的食品安全不是监督、检测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陈君石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50万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包含餐饮行业),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型食品企业,存在食品生产分散、生产流程不规范等众多原因,导致食品行业缺乏诚信,公信力降低。

“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陈君石说,任何一种检测方式都有针对性,“如果不知道添加了什么东西,就很难检测出来”。所以,真正的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

“现在就要求我们所有食品的菌落指数都不能超标、所有的防腐剂都是按照规定使用,是不可能实现也不现实的。”陈君石说,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变化、社会化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最终会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本网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

前言: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它和普通食品究竟有什么区别?很多专家认为,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土地、水资源不断减少,传统的农作物增产已经远远跟不上人口发展需求,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恰恰可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但也有专家指出,中国的转基因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现在欧美国家还在耐心试验,小心求证,在没有完全掌握这一技术前,“转基因”推广风险重重。

朱作言:“转基因食品起码比野菜安全”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来到新疆,并在乌市进行了一场“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主题巡讲。他从事了20多年鱼类基因工程研究,他在转基因鱼和鲤类基因组等方面,曾取得过多项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成果。

转基因鱼

据他介绍,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转基因农产品已经达8种,包括我们吃的西红柿,甜椒和木瓜,“女性爱吃的木瓜也基本都是转基因木瓜”。
当日,记者从报告会上了解到,新疆也已开始了转基因细毛羊等转基因动物的科研。

那么,“转基因”究竟是什么?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

转基因鱼5个月长1.2公斤

记者:能介绍下你的研究范围吗?

朱作言:我从1984年起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一些专家就开始进行转基因鱼方面的研究。什么是转基因鱼呢?就是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入鲤鱼的受精卵,培育出一种带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鲤鱼F1代,和另一种具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3倍体鲤鱼“吉鲤”。

转基因鲤鱼F1代是由黄河鲤和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组成的转“全鱼”基因鱼,它在5个月内就能长到1.2公斤。平均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140%以上,有的甚至快三四倍。自我们获得第一批转基因鱼以来,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个实验室先后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转基因鱼应该说是国内外获得的最成功的转基因动物之一。

转基因食品更能抗逆境生存

记者:什么是转基因产品?它和普通农产品有什么不同?

朱作言:简单地说,就是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它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其实,早从人类耕种农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农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的方式是采用人工杂交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实现遗传改良。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杂交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它们的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不同的是,传统的杂交技术只能在同一物种或者近缘物种间实现基因转移,是同类物种间的基因重组。而转基因技术是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限制,是把一个生物的一个优良基因植入另一个生物体内,是一个基因和多个基因的重组。

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在口感上和营养价值上都没有多大差别。但转基因的植物、动物和传统动植物相比,有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良品质、抗逆境生存等明显优势。

我国转基因农作物不太多

记者:转基因产品在国内发展现状怎样?我们的食品中有转基因食品吗?

朱作言:目前,全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达1.4亿多公顷,转基因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是美国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其中,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是转基因的。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是350万公顷,远远低于美国、阿根廷等国家,转基因农作物占国内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3%。

现在,我国批准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共有8种,抗病番茄、耐储藏番茄、抗病甜椒、抗虫棉花、花色改变的牵牛花、抗病毒木瓜、植酸酶玉米、抗虫水稻。除了转基因玉米和水稻没有种植上市,其他6种转基因农产品都已种植上市。

其中,转基因棉花在国内的种植面积最大,已占国内总种植面积的90%。女性爱吃的木瓜也基本都是转基因木瓜,国内市场95%的木瓜都是转基因木瓜。

转基因食品上市经严格审批

记者:很多人谈转基因色变,认为转基因食品对身体有害,那么,转基因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它从实验到批准上市的过程究竟是怎么样的?
朱作言:咱们国家现在允许上市的转基因产品都是经过严格审批后才上市的,这个审批是由国家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把关。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不仅审批转基因产品能否上市,还从这个转基因产品能不能进行研究,你申请研究的范围、研究目的、研究使用的东西、研究程序、研究技术、一直到转基因产品上市等中间每一个环节,国家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批,这种审批过程比任何农产品的审查都要严格。而且,转基因产品上市前,要经过小范围的消费群体的实验,所以,从转基因产品的整个论证审查的过程来看,可以说,只要是在有关法规监控下研制,并通过政府权威部门批准的转基因品种,上市以后都是安全的。这些转基因食品起码比我们吃的野菜安全,我们吃的野菜从来没有人去研究,不是一样吃了很多年吗?

转基因产品是不是安全,我这里还可以举个列子,我们吃的大豆,一半以上都是进口的,这些进口的大豆基本都是转基因大豆。有人怀疑,这些转基因大豆美国人不吃才出口给我们,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些转基因大豆,美国3亿多人吃了15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美国的转基因大豆榨油以后的豆饼,制成饲料喂养家禽和牲畜,产出的蛋奶肉,美国人也吃了很多年,同样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转基因食品不会改变人体基因

记者:有人担心,食用转基因食品,会改变我们的基因,网上流传的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一些反面案列也很多,你能解释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朱作言:首先我说一下,我们吃的食物都是由大量基因构成的,摄入食物的基因不会改变人的基因。就像我们食用粮食、蔬菜、水果不会变成相应的植物,食用肉类不会变成相应的动物一样。网上流传的所谓“转基因危害案例”,经查,没有一个是真实的,要么是编造的,要么是歪曲的,要么是经过选择性放大和渲染的。

消费者暂时对转基因产品持某种怀疑态度,和消费者对这一高科技产品不了解有很大的关系,加上舆论界的某些误导和炒作。比如人们谈“激素”色变,却很可能不知道激素有类固醇激素和多肽类激素之分。前者不易分解,经常使用会因积累而造成危害;而我们现在研究的转基因鱼,所采用的鱼类生长激素属后一类,在鱼体内,24小时便分解90%,4天内全部消失,无积累危害之虑。消费者不可能成为每个领域的专家,只要政府部门把好关,媒体全面客观地加以宣传引导,转基因产品进入市场,人们会逐步接受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