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大咖直播解读:新冠病毒药物研发与应用

2022-05-11 10:09 · 生物探索

WHO将2020-2021年直接和间接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数更新为1490万,远远高于以前估计的542万。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新了一组数据(图1),引起广泛关注。WHO将2020-2021年直接和间接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数更新为1490万,远远高于以前估计的542万。并且还指出在全球范围内确定新冠病毒死亡人数是一个挑战,很多国家并不报告具体数字。因此,报告的数字可能与实际统计数字之间相差很大。

1.png

图1 WHO发文(图源:WHO官网)

除了死亡,新冠病毒还有很多后遗症,《柳叶刀》发布的一篇题为“1-year outcomes in hospital survivors with COVID-19: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的文章,统计了1276名新冠患者出院6个月和12个月后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大多数新冠康复者在1年后仍未完全康复,超过60%的志愿者至少有一种后遗症。这些后遗症包括:疲劳、失去嗅觉或味觉、神经系统的长期损害、焦虑或抑郁症、患糖尿病风险增加、患痴呆症风险增加、心血管疾病、肺损伤等。来自剑桥大学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发现严重的COVID-19造成的认知障碍和50-70岁之间的相似,换一种说法就是“智商降低了10个点”。

新冠病毒自爆发以来就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损失。不断出现的变异株使得疫苗效力减弱,康复者面临着再次感染的风险。从原始毒株,到D614G突变株,后的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及目前的Omicron BA.2/BA.4/BA.5,每一次VOC突变株突起,都会带来新一波的疫情。

尤其是奥密克戎刺突蛋白突变有32个,同时具备Alpha、Beta、Gamma和Delta刺突蛋白的重要氨基酸突变位点,比起以往的变异株,表现出更强的传染性。迄今为止,尚未发现针对SARS-CoV-2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探究抗SARS-CoV-2药物靶点并研发有效的临床药物。这就要求深入了解SARS-CoV-2复制周期及SARS-CoV-2与宿主互作的分子机制,以此为抗SARS-CoV-2药物的研发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认识新冠病毒结构并解析其侵染复制机制,可以帮助科研人员高效设计抗病毒靶点蛋白,进行体外或者细胞内测试,进而研发抗新冠病毒药物,这是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疾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严峻抗疫形势下整个国际社会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目前为止,针对新冠肺炎的有效临床治疗手段相对较少,新冠病毒抗体药物和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是科研人员已经发现的治疗新冠病毒药物的主要类型,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地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帮助降低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形成的危害。因此,高效开展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工作对疫情防控以及未来长期应对病毒传播都至关重要。

鉴于此,义翘神州特邀请两位获得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的科学家娄智勇教授和杨海涛研究员,以及义翘神州产品经理杨滨博士,共同举办了这次“空中讲坛”,欢迎届时参会讨论。

2.png

娄智勇

本次讲座题目:新型冠状病毒转录复制机制与药物靶点(5月16日14:00-14:30)

娄智勇,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高致病性病毒感染和复制、与宿主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分子机制,以及抗病毒机制研究。在新型冠状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汉塔病毒等布尼亚病毒转录复制机制、流感病毒聚合酶复合体工作机制、新型激素受体识别机制、以及高效抗病毒抑制剂等研究中,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Structure Molecular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和PNAS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

3.png

杨海涛

本次讲座题目:靶向病毒蛋白酶的抗新冠药物开发(5月16日14:30-15:00)

杨海涛教授,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执行所长,获得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侨界贡献奖、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等奖项。在新型冠状病毒关键药物靶点的结构和药物开发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先后在NatureScience(封面论文)、Cell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等杂志发表。

4.png

杨滨

本次讲座题目:高质量病毒重组蛋白试剂开发及应用案例分析(5月16日15:00-15:30)

杨滨,博士,北京义翘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51.png

排版|木子久

参考资料:
[1]http://xy.bioon.com/live/webinar_play_new/595.html
[2]Yao Q, Wang Q, Ren L, et al. 1-year outcomes in hospital survivors with COVID-19: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Lancet. 2021 Aug 28;398(10302):747-758. Doi: 10.1016/S0140-6736(21)017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