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DC2018】程立飞:企业风险投资带来的全球医疗技术创新

2018-09-09 09:15 ·

2018年9月8日至9日,由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携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DeviceChina2018)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9月9日上午,美敦力大中华区副总裁程立飞博士发表了以《企业风险投资带来的全球医疗技术创新》为主题的演讲。


2018年9月8日至9日,由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携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DeviceChina2018)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直击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聚产业创新之力,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吸引了多名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发明家、医学家、创业者、投资人及跨国企业高层管理者等参加。

今年的会议紧跟国内外局势,以“聚产业创新之力,论国械发展之道”为主题,聚焦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与突破,通过政府官员就政策层面的解读来更好引导行业发展规划,并通过设立四个专题分会场:人工智能及物联网、心脑血管与神经外科、体外诊断及基因测序、孵化器模式创新与创新医疗器械发展更好的关注产业焦点话题及发展趋势。

9月9日上午,在同期举行的“孵化器模式创新医疗器械发展”分论坛上,美敦力大中华区副总裁程立飞博士发表了以《企业风险投资带来的全球医疗技术创新》为主题的演讲。

以下为主题演讲概要:

程立飞:这是我第8次参加Device China,今天的环节我会给大家介绍中国的医疗技术创新的方向和趋势,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全球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一些创新举措。

我们的全球CEO每次到中国的时候都会特别提醒我们,中国是最大的一个医疗市场,中国有很多的医生,也有很多病人,有着跟其他国家不同的需求。重大疾病比如糖尿病、心血管或者肿瘤,中国的诊断率达到标准的比例比较低,比如说II型糖尿病在中国将近1亿,真正能够把血糖控制好的病人可能只有1/3。

关于医疗的可及性问题,苏州医疗资源比较丰富,所以我们对更好医疗的追求永无止境。

在座参会的有本土公司,也有所谓的外企,但是我觉得更多应该是叫跨国公司,这两个之间的界限不是那么清楚,我们的本土公司积极的通过研发或者收购提升产品线和创新能力。这种跨国企业也通过本土化,比如说收购或者说研发生产也在本土化。苏州有很多本土企业,但是领导都是海归,但只要是隶属于中国市场,招的中国员工,为中国市场服务,交中国的税就是本土公司。

我们发现现场来了很多医疗机构,2012年,美敦力收购康辉,紧接着发现一些私募基金开始进入医疗行业。我们发现不光是收购,一些早期的创业公司和风险投资也在增加,2012年以后VC对医疗企业加大了投资。大家也会关注一些只做医疗器械投资的专业基金。

但是原创的创新还是比较少,医生的想法变成创业公司也还是比较少,我相信以后会逐渐增加,因为我们有足够多的医生有这个愿望去创新,也有很多工程师和科学家一起想把原创的技术开发出来。大家主流的创新趋势,本土企业开始生产第一代产品,然后通过迭代把产品做的更好更便宜,有时候甚至会超过跨国企业。

另一方面,有很多包括AI、机器人等非医疗企业及产品进入医疗行业,这些能够颠覆医疗市场,提高医疗的效果,这是一个趋势。

此外,我们还看到一个现象:即全球创新的加速,投资这一块不管是本土企业还是跨国企业,都通过海外的影响来加速创新。在这样的前提下,美敦力还有BD,我们这样的公司能做什么?怎么创新呢?无非有这么两个象限,时间长期对业务的影响;还有围绕核心边缘的业务。

美敦力差不多在70年前从一个起搏器做起,今天做到第一的位置,也是通过收购整合形成今天这样的局面,把核心竞争力发挥到极致。我们收购康辉后很快进入本土的市场。

本土企业跟跨国企业的优势不一样,他们会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本土企业对全球的创新做出了贡献。

创新是没有国界的,不管是什么想法都应该找到好的方法应用到市场,不管病人在哪个国家都能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技术服务。

在这个过程当中,美敦力也是通过医生和工程师做起来的。医疗技术创新一定需要医生,需要工程师、发明者、创业者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变成产品,最后真正应用到临床,这些缺一不可。今后的创新更多是开放式的创新,有更多人会参与,中国的作用也会更重要。我们需要开放的创新才能把创新更好的推进,从而造福更多的病人,解决医疗最基本的问题。

备注:以上演讲摘要,根据现场实录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关于BioBAY

作为本届大会的主办方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历经十余年发展,以“专注、联合、创新”的态度,努力构建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生态圈。目前有460余家企业入驻,10000余名生物医药专业人才就业,其中集聚了63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形成了新药创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特色产业集群。而在医疗器械领域,目前园内8家医疗器械企业的9个产品已经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占苏州市的82%,占江苏省的50%。在三类高端植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园内企业已获60张产品注册证,21张产品生产许可证。预计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临床试验的加快推进和新品的逐步上市销售,企业经济效益将实现持续提升,近年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将呈现爆发式成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