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国际奥委会将举办基因兴奋剂研讨会

2013-05-14 09:14 · johnson

奥运官员和科学领域的专家将于6月份在中国召开会议,讨论关于基因兴奋剂检测方法开发的研究进展,尽管目前还没有审批的检测法,有理由相信此次会议将推动这一很有前景的领域。

6月份,奥运官员和科学领域的专家将在中国召开会议,讨论关于基因兴奋剂(将来可应用于体育作弊)检测方法开发的研究进展。


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主席Arne Ljungqvist 称,研究人员在设计基因兴奋剂检测法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这让奥运会官员相信,很快就会有审批的方法用在奥运会和其它体育赛事中。他补充道:“在分析基因兴奋剂科学依据的概述中已取得相当可观的进展,我们不断地探索这一领域,相信基因兴奋剂检测是很有前景的。”

世界各地多达40位专家将出席6月5-6日在北京召开的会议,会上将讨论近来的研究进展,以及如何消除因运动员操纵基因提高运动成绩而带来的威胁。

本届基因兴奋剂研讨会的组织方是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orld Anti-Doping Agency)和中国国家反兴奋剂机构(China's national anti-doping agency),从历史记录上看,这次会议是奥林匹克运动就基因兴奋剂主题的第四次会议,之前的三次分别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2008年)、瑞典的斯德哥尔摩(2005年)和纽约冷泉港(2002年)。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总裁Ljungqvist 称:“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科学研究领域,我们相信,当前应该针对基因兴奋剂开展小范围的专家研讨会。”

基因兴奋剂是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禁止的,涉及了将外源基因直接转移到人体细胞中,和运动员自身DNA整合后可加快肌肉生长以及增强力量和耐力,这是基因疗法(通常会改变个人DNA以治疗肌肉萎缩症和囊性纤维化等疾病)的非法应用领域。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总干事David Howman告诉美联社:“我们要保持已具备的势头,从而确保能进入检测法获得审批的阶段,目前看来已经很接近了。”

在2010年,两个研究小组(一个在德国,另一个是美法联合小组)的科学家称,他们研发出在当时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称为重大突破的基因兴奋剂检测法,其中一个可检测早至56天前的血液兴奋剂,另一个可检测肌肉中的基因兴奋剂。但是,这些测试法还没有得到验证,希望应用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愿望没有实现。

两大基因兴奋剂

> 促红血球生长素

80年代以来Amgen公司一位华裔科学家发现并最后通过基因重组克隆表达的方法生产的促红血球生长素(EPO)能在注射2-4周内迅速有效提高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可用于治疗化疗贫血等症,是最早成功的基因重组药物,曾经改写了Amgen公司的历史,但很快被用作内源性激素兴奋剂来增加体内红血球的数目,提高血液载氧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由于内源性激素难以和体内激素区别,直到2000年国际奥委会才正式批准悉尼奥运会上进行血检和尿检相结合EPO检测。

> ACTN3基因

ACTN3被认为是与短跑等爆发力运动相关的基因,这种基因的R型变异可能让人体生成一种存在于快肌纤维中的蛋白质,为人体提供爆发力,而X型变异则会抑制这种蛋白质的生成。ACTN3基因也因此得名“速度基因”。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撰文指出,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世界顶级运动员都或多或少携带有一些特殊的“增强表现”的基因。例如,几乎每个接受测试的奥运会男性短跑选手体内都有a-辅肌动蛋白3(ACTN3)基因的577等位基因,这种基因也存在于85%的非洲人以及50%的欧洲人和亚洲人体内,不过,其他缺乏577等位基因的数十亿人可能要重新评估自己想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美梦”是否切实可行了。

还需多久才有可用的检测法?

Ljungqvist称:“当科学充满惊奇和障碍时,你将永远无法进行预测。” 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称,还没有证据表明运动员使用基因兴奋剂,不过值得警惕的是,使用基因兴奋剂仅仅是时间问题,一些体育人物已接触那些从遗传水平治疗肌肉、血液疾病的科学家,以询问如何提供运动成绩。

Ljungqvist称:“我们了解到,那些希望借此机会进行作弊的人乐于使用基因兴奋剂,一些教练和其它工作人员接触了我们聘用的、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不过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是可行的。”

Howman称:“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已收到线报,称一些人希望在黑市上获得基因兴奋剂的方法。现有证据还不足于证明基因兴奋剂能很好地应用。无容置疑的是,研究人员还没有真正地运用基因兴奋剂,当然从长期上看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以类固醇、EPO和输血等传统兴奋剂为代表的药物骗局继续存在,在此基础上便促成了遗传操作的应用前景。

Ljungqvist称:“Lance Armstrong丑闻(一位美国车手承认在7次环法自行车取胜中使用兴奋剂),表明体育作弊正像科学家担心的那样不再那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