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文:齐云创智工坊就是“制片人”

2012-09-27 08:00 · buyou

“我觉得中国的大多数医疗器械公司还真不容易,比如说我们打牌,外国公司手上的牌一般来说比我们要好,老K比我们多,中国公司手上拿的牌技术含量一般还是比他们弱的,今天能打个平手,证明中国公司的打牌能力还是真的挺强的。要说增长,往前走就要把产品技术含量、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含量提高上去。”

金克文博士是一位活跃于中国与美国生物医药行业的企业家,多次成功创业。目前他担任苏州一家生命科学孵化器企业——齐云创智工坊董事,总经理。在2012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上,金克文博士分享他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看法。生物探索精选金克文博士对媒体提问的回答分享如下。

Q:齐云创智工坊主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金克文:我们是做“制片人”,我们挑剧本,我们能做的事儿,医疗、医药、器械、诊断试剂、医疗健康,每个月走进来跟你谈的项目会成百,做哪一个?我觉得有经验、有判断力的,首先你决定选对的项目,可能就成功一半,有的时候决定什么不要做?什么要做?跟谁做?怎么做?BioBAY在这边会起一个作用,我们自己也不是什么专业都懂,我们人脉工业界、学术界专家人士很多,所以我们首先是选项目。

然后我们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把项目的结构搭在一起,往往不同的合作方有不同的强处,像罗式、哈佛,乃至上海睿智化学合作放在一起,我们设计整个合作项目的结构,谁干什么?很多情况下是不容易的,要设计出来一个方案会利用到各方的优势,让各方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然后还能都做成,很多情况下是找不到这个机构就不做了,能找到这个机构就做。

等项目启动以后,我们起到的是项目管理,也就是说,我们自己没有雇一大堆的化学人员、生物人员,我们会起协调项目管理,谁在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的作用。

同时,我们又是这个项目主要的出资方,我们是BioBAY多数控股的子公司,我们是这个项目的主要出资方,是早期投资人,我们是个投资公司,也是个项目管理公司。但是我们非常的挑剔,做项目做得很少,所以我们会选项目,因为我们不是投了钱就不管的,很大程度上我们投进去的项目,我们在管理上会有很多的投入。

Q:如何看待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金克文:中国市场的医药浓缩,宏观增长的因素都是很强的,中国人在富裕起来,中国人在老起来,中国大概是世界上大一点的国家里面,其他国家都是先富后老,中国是还没有完全富起来,就变得老起来的唯一一个国家,中国人口65岁占百分比例多少,美国、欧洲、日本都是富了才老起来,中国根据人口的控制多年的政策导致老年人越来越多。

还有城市化,到了城里花钱,医疗花钱。所以说宏观上中国的医疗市场肯定是后面5年、10年,而且我们现在要搞和谐社会、公平社会,医疗上一定会多花钱,这是第一。

第二,美国整个的医药市场跟医疗器械市场总的销售量大概是2比1,中国前几年是10比1,大概现在还在8比1,但我们不是什么东西都跟人家一样。总的来说,医疗器械的增长空间还非常大。

第三,你不要看有些医疗器械挺贵的,一下几千、上万,但是它是一次性的,支架装进去就用好多年了,理论上后面10年、5年、8年就用下去了,要是跟药比的话,对于整个医疗制度的费用来说,很多医疗器械还是省钱的,只是前面费用一次性用。

Q:中国医药企业和国外企业相比的差别是,如何改善?

金克文:我两边都待过,我刚回国的时候给美国大药厂做事,在北京。我觉得中国的大多数医疗器械公司还真不容易,比如说我们打牌,外国公司手上的牌一般来说比我们要好,老K比我们多,中国公司手上拿的牌技术含量一般还是比他们弱的,今天能打个平手,证明中国公司的打牌能力还是真的挺强的。要说增长,往前走就要把产品技术含量、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含量提高上去。

有两个做法:第一是自己的自主创新,国家也有很多的投入,海外回来跟国内高校、中科院合作也很重要;第二拿来主义也很重要,国外这些年有好多的早期创新的小公司,美国跟欧洲早期创新的融资环境非常的惨烈,就是寒冬腊月。所以中国公司要能走出去挑一些,不是从大公司的,大公司有好东西不会给你,因为它在中国自己有子公司,跟国外的一些早期创新公司,他们手上有中国的市场、有中国的销售、有中国的生产结合,有很多事情可以加速我们往创新这条道路上走。也就是说,欧洲和美国的经济越困难,对我们越有利。

Q:对中国药监局的期待是?

金克文:我们觉得现在中国国家的创新有那么大的投入,国家重大新药创新有863、973,我们觉得国家有一块真得多投钱,我们的药监局人员的数目跟质量的培训,这个上面投的钱我们觉得是会最值得的,我们现在投了很多钱去做药、做器械什么东西,最后一个瓶颈都是到药监局,他来不及看、来不及审,来不及仔细地看你的东西。

其实我们对药监局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增加他的人员、增加他的人员培训,以前看了很多东西仿制比较多,往前走很多都是创新的,同样审批、审查花的精力,不能数个,以前一个部门年看500个案例,现在要他看1000个,现在的1000个可能是前面的5000个工作量。我们觉得国家对于药监局的投资、投入应该呈数量级的增长,多给他钱,多给他人。

Q:在中国做新药研发的困难有?

金克文:做新药开发还有一个就是,我觉得中国产业链跟产业的价值实现生态环境还有一个进一步的完善,其实从国外来看,药从最早的打标出来到最后上市10年,没有一个基金会投。国际上一般托盘子一人托一段,我做个四、五年,然后小公司做到一定程度,辉瑞、强生就买过去了,然后他再往前走一段,中国目前大多数情况一路托到底,当然没有耐心。

我觉得解决方案之一,找一个早一点能退出来的机制,翻5倍、6倍、7倍、10倍出来的机制。中国到目前为止实际上没有创业板,中国没有盈利还是不能上市的,在国外如果这个公司还没有挣钱,但是已经跟辉瑞签了一个什么合作协议,产品已经到临床三期,胜利在望,看上去很好,这个公司就能上市,就能值2个亿、3个亿美金。

中国的资本市场怎么样能够早一点让投资人前一部分就能出来,资本市场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现场采访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