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杯含糖饮料,肝癌风险或增加85%,但水果饮料没有影响

2023-08-11 14:31 · 生物探索

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饮料的摄入量与肝癌发病率和慢性肝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摄入更多的含糖饮料是否与肝癌或慢性肝病死亡率增加有关?

2023年8月8日,哈佛医学院Xuehong Zhang等团队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JAMA(IF=121)在线发表题为“Sugar-Sweetened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Liver Cancer and Chronic Liver Disease Mortal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探讨了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饮料的摄入量与肝癌发病率和慢性肝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显示,与从不喝含糖饮料或每月喝少于3杯的人相比(每杯约355mL),每天喝1杯或更多含糖饮料的女性,患肝癌的风险高85%,患慢性肝病的死亡风险高68%;而普通软饮料和水果饮料与患肝癌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未来的研究应证实这些发现,并确定这些关联的生物学途径。

1691735641204808.png

慢性肝病是导致死亡和肝癌的主要原因在1985年至2015年期间,美国肝癌的年发病率从每10万人3.0例增加到9.4例。预计2023年将有4210例肝癌新病例肝癌的危险因素包括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过度饮酒和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如花生和玉米。然而,大约40%的肝癌患者没有这些危险因素。关于饮食因素与肝癌和慢性肝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有限。因此,确定肝癌和慢性肝病死亡率的饮食危险因素是很重要的。

在2017年至2018年期间,超过65%的美国成年人每天饮用含糖饮料。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了含糖饮料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呈正相关。包括553 874和477 206名参与者的两项队列研究报告了含糖饮料摄入量与肝癌风险之间的潜在关联。然而,这两项研究都没有报告女性肝癌的发病率。此外,一项前瞻性研究报告称,饮用含糖饮料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高风险相关。然而,高含糖饮料摄入量是否与慢性肝病死亡率相关仍不清楚。

2.png

按含糖饮料摄入类别划分的肝癌和慢性肝病死亡率累积概率(图源自JAMA)

该研究旨在检测含糖饮料、人工代糖饮料的摄入量与肝癌发病率和慢性肝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1993年至1998年,美国40个临床中心的妇女健康倡议(women’s Health Initiative)招募了98786名年龄在50至79岁之间的绝经后妇女,随访至2020年3月1日。主要结局是(1)肝癌发病率,(2)慢性肝病死亡率,定义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酒精性肝病和慢性肝炎的死亡。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估计肝癌发病率和慢性肝病死亡率的多变量风险比(HR)和95% CI,并对包括人口统计学和生活方式因素在内的潜在混杂因素进行调整。

在平均20.9年的随访期间,207名女性患上肝癌,148名女性死于慢性肝病。在基线时,6.8%的女性每天饮用一份或更多的含糖饮料,13.1%的女性每天饮用一份或更多的人工代糖饮料。与每月摄入3份或更少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天摄入1份或更多含糖饮料的人患肝癌的风险明显更高(18.0 vs 10.3 / 100 000人年)[趋势P值= 0.02];调整后的HR, 1.85 [95% CI, 1.16-2.96];P = 0.01)和慢性肝病死亡率(17.7 vs 7.1 / 100 000人-年[趋势P值< 0.001];调整后的HR, 1.68 [95% CI, 1.03-2.75];p = .04)。与每月摄入3杯或更少的人工代糖饮料相比,每天饮用1杯或更多人工代糖饮料的人肝癌发病率没有显著增加(11.8 vs 10.2 / 100 000人年)[趋势P值= 0.70];调整后的HR, 1.17 [95% CI, 0.70-1.94];P = 0.55)或慢性肝病死亡率(7.1 vs 5.3 / 100 000人年[趋势P值= 0.32];调整后的HR, 0.95 [95% CI, 0.49-1.84];p = .88)。

在这项研究中,没有观察到人工代糖饮料与肝癌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关联。这里报告的结果与先前文献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美国和欧洲国家常用的甜味剂的类型或剂量。欧洲食品安全局已经批准了比美国多两种甜味剂(甜蜜素和新橙皮苷DC)。尽管根据2004年的文献综述,这些人造甜味剂被认为没有致癌风险,但考虑到其消费量的增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不同人造甜味剂与肝癌风险之间的关系。

综上,与从不喝含糖饮料或每月喝少于3杯的人相比(每杯约355mL),每天喝1杯或更多含糖饮料的女性,患肝癌的风险高85%,患慢性肝病的死亡风险高68%。未来的研究应证实这些发现,并确定这些关联的生物学途径。

文章来源“i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