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遗传咨询师培训班7天纯干货回顾

2015-07-28 11:28 · 顾露露

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第二届遗传咨询师培训班于2015年7月14日正式在山东济南开班,此次培训班的开展也是积极响应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主席贺林院士的“遗传咨询在精准医学的“落地”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快推广,努力推动遗传咨询行业发展,力争使遗传咨询在各大医院常态化。

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第二届遗传咨询师培训班于2015年7月14日正式在山东济南开班,此次培训班的开展也是积极响应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主席贺林院士的“遗传咨询在精准医学的“落地”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快推广,努力推动遗传咨询行业发展,力争使遗传咨询在各大医院常态化。有效的遗传咨询会大大降低出生缺陷,要进一步加大遗传咨询师的培训力度,加快遗传咨询师培养步伐”的号召。

DAY1

第一天的授课专家有幸邀请到,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主席贺林院士、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陈子江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刘嘉茵教授、国家卫计委临检中心李金明副主任,为学员们带来精彩的讲课内容。

贺林:热热闹闹中的中国遗传咨询


贺林院士在报告中提到,要实现“转化医学”这个口号、这个理念,以及工作目标,就要有明确的计划、大智慧的思维、以及脚踏实地的行动。人类基因组计划带来的海量信息和数据,在遗传咨询的纽带作用下与对应的临床疾病特征有机结合后,使人类战胜病魔具备了可能。新医学 = 老医学 +(基因)组学 + 遗传咨询,是解决健康问题的的钥匙。

在报告中,贺林院士还阐述了遗传咨询培训班今后的发展模式,目标和方向。介绍了遗传咨询培训和认证体系的两个类别:分别是遗传咨询师和医学遗传专科医师。前者的培训对象主要来自以遗传学为背景的群体,而后者主要来自以医学为背景的群体。根据目前国内情况,首先建立遗传咨询师的培训和认证体系,条件成熟后再建立医学遗传医师即医学遗传专科医生(师)的培训和认证体系。遗传咨询师的培训体系主要参考美国ABGC认证大学所开设的遗传咨询师硕士项目的课程设置,根据学员的不同背景和知识水平,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的培训。通过培训考试者授予由中国遗传学会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遗传咨询师的认证考试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每年一次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内容参考ABGC的考试大纲,考试通过获得统一颁发的遗传咨询师资质证书。初级遗传咨询师可以对报告进行解读,一般不独立工作,属于临床特定负责医师的助手;而中级与高级遗传咨询师根据经验和工作所需有半独立和独立工作权限。

陈子江:遗传咨询概论


陈子江教授在美国从事妇产科生殖医学,生殖内分泌疾病及遗传优生、不孕不育症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多年,她期望中国的遗传咨询师培训可以与国外相关领域全面接轨。她在课上介绍了遗传咨询的相关基础知识,分析了中美两国遗传咨询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差距。她表示,整个社会、政府对遗传咨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为医学遗传学范畴内的相关专业或行业(如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契机。同时也为它们在基因组医学、个体化医学、精准医学中的应用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由于医疗卫生保健市场的强烈需求,遗传咨询将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必将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

陈教授随后向学员讲解如何进行家系分析,判断孟德尔遗传病遗传方式,并结合具体的病例使学员对人类遗传病有更深入的了解,还介绍了几种常用遗传学检查手段,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等位基因寡核酸特异性探针印记(ASO)、寡核苷酸连接分析(OLA)、焦磷酸测序等。

刘嘉茵:生殖医学与遗传咨询


刘嘉茵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不良生殖结局的致病因素以及出生缺陷和生殖障碍问题面临的挑战切入,介绍了生殖障碍的遗传学研究领域和人类生殖过程的遗传学检测阶段,尤其是对胚胎植入前诊断(PGD)和胚胎植入前筛查(PGS)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内容涉及PGD/PGS的适应症、活检材料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染色体微阵列芯片、ArrayCGH技术、新一代测序技术(NGS)、SNP array在染色体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同时刘嘉茵教授列举了染色体病PGD的临床咨询要点、以及部分单基因PGD诊断的遗传性疾病,并就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解读。

刘嘉茵教授总结到,生殖和遗传是一对孪生姐妹,不可分割。遗传通过生殖活动传递。现代遗传学的所有技术都在生殖领域中首先得到应用。而PGD/PGS是一种提早在胚胎期的产前诊断,可避免中孕期终止妊娠对母亲的伤害,因为其必须通过体外受精(IVF/ICSI)来完成,技术复杂而昂贵,所以限制了其普及性。

但因PGD可以对卵母细胞极体、卵裂期胚胎、和囊胚进行活检取材,进行遗传学检测。对胚胎产生的cfDNA进行检测,对胚胎的选择可能有重要意义。目前,PGS的临床应用价值尚存在争议,可能对一些特殊病例有筛查的意义,中国的生殖遗传学研究在世界处于先进的地位。

李金明:分子遗传检测实验室的规范化


李金明主任介绍到,临床实验室分子诊断现已成为临床检验各学科分支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是临床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目前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同一实验室不同检测批次间或不同实验室对同意标本检测间结果的差异,这已成为时常困扰临床医师、患者以及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普遍性问题,此外这也是当前不同实验室间结果有条件互认的一个巨大障碍。

随后他分享了分子遗传检测实验室规范化的宝典,就是5W1H(Why、What、When、Where、Who、How)。Why为什么需要规范化,因为预测、诊断、检测、预后等70%以上的信息来自实验室,没有精准检测就没有精准医疗。

What需要哪些必要条件,比如说标本是正确的和好的:采集、运送和保存;实验室环境条件是好的:温湿度、可能的干扰的避免(分区、灰尘、电磁、振动等);仪器设备状态是好的:维护、定期校准;试剂是好的:性能验证、质检;实验室人员是有能力的:外部和内部培训,能力评估;得到结果的过程是有监控的: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或实验室间比对);临床医生能正确的理解和应用检验结果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等。

When,时时刻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Who,高素质的人是最重要的,操作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很强的职业意识和进取精神。How,硬件:实验室(分区、环境条件等)、仪器设备及试剂、人员(持证上岗);软件: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及质检、仪器设备维护校准、试剂方法性能验证或确认和批质检、有可操作性SOP编写、人员培训、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报告和解释)。

李金明主任在演讲的最后总结到,有可操作性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灵魂”。细节决定成败!

DAY2

济南遗传咨询师培训班第二天的授课老师分别是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张灼华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妇产科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乔杰教授、上海市内分泌肿瘤重点实验室以及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成员、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曹亚南博士、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大儒教授以及ThermoFisher基因分析事业部临床市场开发经理李娜博士。

张灼华:精准医学和神经变性疾病


张教授首先概括了基因组医学相对于传统试错法的优势,讲述了基因组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特别强调分子诊断在精准医疗中的核心地位,基因检测可以更精确的诊断疾病,帮助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法更好的治疗疾病,在症状出现前预估风险,并且更有效的管理疾病。新一代测序技术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大大促进了基因组医学的发展。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缺失的疾病状态,以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PD)最为典型。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张教授从神经科学的历史开始讲起,以帕金森病为例,介绍了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并结合实验数据分析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帕金森病的影响,他总结道,多个帕金森病致病基因共同作用调节细胞的功能。他还提出了“蛋白酶体假设”和“线粒体假设”两种假设,并分别阐述了其分子基础。

乔杰:单细胞测序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


乔杰教授从精准医疗的概念入手,介绍了辅助生殖的发展状况以及PCR、FISH、Array CGH、SNP array、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精准化诊断能够有效地降低人类的遗传负荷,从而引出了对单细胞测序方法的阐述。她着重介绍了谢晓亮教授科研组创建的一种全新的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技术MALBAC,优点在于分辨率提高,可以检测单基因突变;扩增产物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基因,较传统方法成本更低,准确性更高。将此技术应用到人类单个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测序之中,首次证实单细胞测序能同时检测单基因病和染色体异常。她还讲解了极体细胞基因组测序方法。最后乔教授介绍了单细胞RNA测序以及单细胞甲基化测序在遗传生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曹亚南:罕见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分类和诊治


曹亚南博士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向我们介绍了罕见病分泌代谢疾病的分类以及如何诊治的内容。他表示罕见内分泌代谢病的研究、诊治极其重要,是最需临床能力、最具研究价值、也最乏人文关怀的。目前罕见内分泌代谢病种类繁多,约占内分泌疾病种类的50%以上;罹患者众,据估计,约占内分泌疾患的2-5%;且致死率高,约半数患者未能活至成年;同时确诊率低,临床明确诊断率不到30%。所以罕见内分泌代谢病研究、诊治非常重要。

曹教授介绍到,遗传内分泌病有三类十种分子分型方法。他认为,可以建立临床表型分析平台,通过生化检查、动态试验、影像学检查来筛选、考核、优化,从而形成适应临床需求的成系统的临床表型分析平台。比如通过降钙素基础及激发试验来检测甲状腺髓样癌、双侧岩下窦采血比较ACTH检测异位ACTH分泌综合征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基因诊断技术平台的程序化,来整合规范基因诊断技术、简化并程序化操作流程,建立治病基因引物库,加快罕见内分泌代谢病的检测。比如已知某单基因遗传性内分泌疾病,通过家系调查和临床表型分析,进入疾病分类体系,从而明确可能的致病基因,然后进入已知致病基因的引物库进行查找。如果是确认突变位点的,可以明确基因诊断并进行相关功能研究,若是未发现突变位点,则进入定位候选基因克隆,从而进行基因精准定位。

卢大儒:基因检测与遗传咨询中的伦理问题


卢教授在报告中提出基于遗传学与人类发展的特殊关系,在当前的基因组时代ELSI矛盾日益凸显,伦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他列举了大量遗传学发展过程中违背伦理道德而造成惨痛教训的事件,警醒每个遗传学工作者都要重视伦理问题。卢教授从伦理,伦理道德与法律, 医学伦理,伦理审查,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书,赫尔辛基宣言等方面介绍了伦理的基本问题。他还从遗传咨询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基因检测的伦理问题,遗传咨询的伦理重点,遗传服务的伦理学原则和遗传服务的伦理原则。在无伤害的原则下做到告知与知情选择,信息的私密性,利益与风险的共享等问题,从而处理好整个社会、人类整体的大伦理,整个生命与健康的小伦理。

李娜:ThermoFisher基因分析解决方案


李博士介绍了我国出生缺陷的现状,指出近年来我国整体出生缺陷发生率不断上升,进一步指出基于 ThermoFisher基因分析平台进行遗传病检测的重要意义。她着重介绍了 ThermoFisher基因分析解决方案在肿瘤和遗传病领域的应用,如T21/18/13的基因检测、PGD/PGS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以及乳腺癌BRCA基因检测。

遗传咨询师培训班济南站进入第三天,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听课听得津津有味,老师们对工作的热情让学员们倍受鼓舞,有的介绍了自己的科研成果,让学员们拓展思路,有的分享了自己的实战经验,对学员们的实际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学员们纷纷表示在课堂上学到了许多一直渴望学习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特别实用,很接地气。

DAY3

第三天授课的老师分别是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管敏鑫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学遗传中心的袁慧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家和平妇幼保健院的黄荷凤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的曾凡一教授以及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韩瑾教授。

管敏鑫:线粒体功能障碍与人类疾病


管敏鑫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线粒体分子遗传学和母性遗传病致病机制的研究,报告从线粒体遗传学的角度出发,对线粒体功能障碍与人类疾病进行了讲解。管教授首先介绍了线粒体在细胞中的重要生物学意义,其功能异常与150多种疾病相关,并且对人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进行了讲解,人类线粒体DNA为环状,全长16bp,编码37个基因,他指出线粒体基因的遗传缺陷是造成线粒体功能异常引起线粒体相关疾病的重要原因;其次,管教授以药物性耳聋母系遗传为例,介绍了聋病的致病原因,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药物性耳聋相关的线粒体DNA突变的机制,耳聋相关的线粒体tRNA突变的功能分析,母系遗传性聋病的分子致病机制;最后对线粒体疾病研究的发展以及对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研究模型进行了介绍。

管教授结合具体病例进行家系分析,告诉学员如果进行遗传咨询,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生育观,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以及如何提供用药指导。他提醒在遗传咨询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他还提到,对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干预尤为重要,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基因检测、知识宣教、用药指导和遗传咨询。

袁慧军:遗传性耳聋与遗传咨询


袁慧军教授指出由于遗传性耳聋在全球的发病率高,预防性诊断率低,遗传性耳聋致病基因的发现量较少等原因,使得临床耳聋基因诊断面临巨大的挑战。基于临床上的刚性需求,袁教授与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遗传性耳聋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报告中袁教授结合其多个临床案例及其团队多年对耳聋致病基因的研究,通过对DFNX1型耳聋的研究介绍,讲解了遗传性耳聋致病基因的研究方法。她还对致病基因的研究步骤,耳聋基因测序新平台做了介绍。报告第二部分讲述了遗传性耳聋临床基因诊断技术要点,对耳聋遗传基因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荷凤:配子源性糖尿病孕前和产前基因诊断临床应用


黄荷凤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殖遗传和发育源性疾病,黄教授认为生命早期不良因素作用于配子/胚胎发育表现遗传重编程最敏感时期,配子/胚胎源性成人疾病是本次报告的主题。

首先,黄教授结合对小鼠GDM糖尿病遗传性的研究对精子印记基因lgf2 H19形成GDM糖尿病机理的研究,解释了精子源性糖尿病。其次,通过对高雄激素症的研究,解释了卵子源性疾病。最后结合临床病例及技术发展讲述了孕前诊断和产前基因检测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

曾凡一:遗传病基因治疗的研究与应用


曾凡一教授从基因治疗的概念及策略、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对罕见遗传病基因治疗的探索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讲解。

第一方面主要介绍了基因治疗的概念,基因治疗较传统治疗的区别,基因治疗所要考虑的要点,基因治疗时的策略原则,基因治疗的三种方法,基因转移的生物学途径,不同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的介绍及优缺点比较等知识。

第二方面介绍了基因治疗的研究历史以及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历史,列举了基因治疗的成功案例。

第三方面重点介绍了iPS细胞对β地中海贫血症治疗的探索。

韩瑾:胎儿罕见结构异常的临床诊断与遗传咨询


韩瑾老师从临床的角度出发,讲解了产前咨询师应该具有的条件及素质,介绍了国内超声检查规范与诊断指南,中国医师协会产前超声检查指南的基本内容,总结了常见的胎儿畸形分类以及常见胎儿结构畸形诊断的孕周。韩老师结合了大量的临床案例,重点介绍了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咨询的内容,对心脏不同发育时期发育异常所对应的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发病危险因素做了介绍。

她还讲述了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产前咨询以及盆腹腔包块产前咨询的相关问题,并列举大量病例进行分析讲解。

DAY4

遗传咨询师培训班济南站第四天邀请到了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学系的蔡光伟副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王磊副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遗传研究所的孙树汉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的杨正林教授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王树玉教授。授课老师从基础理论知识讲到临床诊断,从科研思路讲到研究案例,深入浅出。

蔡光伟:遗传咨询基础理论——细胞遗传学


蔡光伟教授的报告主要分为如何提高产前染色体核型分析质量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MA)两部分。

第一部分中,蔡教授谈到了羊膜腔穿刺、绒毛活检、脐带穿刺三种染色体异常的产前诊断。通过大量的实验照片,从实验技术的角度详细讲解了绒毛活检和羊水穿刺的流程,列举了G显带技术的关键实验步骤,通过对超声异常和不良孕产史病例的讲解使学员对核型分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第二部分中,蔡教授着重介绍了基因芯片,基因芯片的类型均已其探针类型和探针分布情况来划分,主要有Affymetrix、Illumina、Agilent三大技术平台。基因芯片用于检测人类基因组的拷贝数变化(缺失或重复),有助于确定因拷贝数变化导致疾病的相关基因。

王磊:遗传标记检测方法及遗传分析


王磊教授作为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的秘书,首先在报告中介绍了遗传咨询分会成立的背景以及时代赋予它的特殊使命。随后进入本次报告的主题:如何寻找遗传疾病的基因。王磊教授的报告围绕单基因遗传病与致病基因的克隆,多基因遗传病及致病基因的寻找两大方面展开。

首先是对单基因疾病的种类,单基因疾病遗传方式进行的讲解,王教授阐述了家系连锁分析法、全外显子测序法两种基因定位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其中的遗传标记及连锁分析的常用软件。

之后王教授介绍了多基因遗传病复杂的致病机制,多基因遗传的要点,以及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通过举例向学员解释了多基因疾病的遗传度。最后从样本选择、基因选择、SNP选择、分型方法选择方面介绍了人类复杂疾病研究策略。

孙树汉:肿瘤的遗传咨询


孙教授从肿瘤遗传的角度出发对遗传病的检测及遗传咨询进行了讲解。

报告分为五大部分,首先在第一部分中,孙教授介绍了肿瘤发生的基因起源,指出肿瘤发生的本质是体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报告的第二部分孙教授介绍了肿瘤的抑制基因(TSG)的基本情况及其与癌基因的关系。第三部分是对遗传性肿瘤与散发性肿瘤的比较及二次突变假说的解释。报告的第四部分,孙教授介绍了肿瘤临床咨询的基本内容,指出肿瘤遗传咨询的目标,并结合乳腺癌的临床实例,对肿瘤遗传咨询的程序进行讲解。最后孙教授概括了肿瘤的基因诊断的常用方法及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

杨正林:眼睛单基因疾病的诊断与遗传咨询


杨正林院长主要从事眼睛疾病基因的鉴定及临床应用研究,鉴定了9个眼睛疾病基因,定位多个疾病连锁区域及易感位点,是国内眼睛疾病基因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杨教授回顾了人类遗传学的发展历程并谈到当今测序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之后从基础知识讲起,介绍了眼睛各部分结构与病理机制,然后对眼科临床检查的方法进行了讲解,结合眼睑下垂、眼球震动、角膜萎缩、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睛疾病病例对基因突变引起的不可逆的视力下降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王树玉:染色体病的遗传咨询


王树玉教授的报告主要包括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命名的解读,常见的染色体病,染色体病的检测方法等几方面。

王教授首先对染色体的相关知识做了简单的概括与梳理,介绍了染色体的起源,染色体的主要结构特点,以及人类染色体的分组。之后结合实例讲解了染色体的命名方法。王教授重点讲述了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致病机理的具体分析。最后王教授介绍了包括细胞学染色体检查、FISH技术、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内的多种染色体病的检测方法。

DAY5

遗传咨询师培训班济南站第五天有幸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狄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内分泌/遗传科韩连书教授,复旦大学出生缺陷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马端教授,国家辅助生殖与优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高媛教授为学员们授课。授课老师从出生缺陷现状及对策到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再到遗传代谢病诊断,从思路到案例,深入浅出,学员们受益匪浅。

狄文:遗传咨询与临床应用——妇科肿瘤


狄文教授报告中介绍了精准医学的宗旨、意义及主要技术背景。他指出努力使精准医学在癌症领域全面的应用与发展是当今肿瘤医学的发展方向。

狄文教授首先介绍了精准医学基因检测的研究背景,并结合宫颈癌、乳腺癌、卵巢癌致病基因的检测与分析进行了讲解。

报告的第二部分他指出,由于传统的癌症分类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我们应重新认识癌症的分类。他建议从基因的层面对癌症进行分类,提出了TNM-I免疫肿瘤分类的概念,指出精准的微观分子分型是精准靶向治疗的根基。

报告的最后一部分狄教授对基因检测指导临床治疗的问题做了介绍,并指出基于精准医学的个性化用药方式是肿瘤临床治疗的目标及发展趋势。

张学:基因致病突变


张学教授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研究,本次报告张院长从基因突变的主要类型、单基因病中致病突变、致病突变的表型效应三个方面介绍了基因致病突变的相关内容。

张院长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突变的各种分类,结合多种临床案例重点介绍了基因突变对编码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以及分享了多种单基因致病的遗传病的案例。

韩连书:遗传代谢病诊断思路


韩连书教授主要从事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病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他结合其多年的临床经验,从遗传代谢病简介、遗传代谢病的临床表现、遗传代谢病诊治技术、遗传病的诊断思路、遗传代谢病的临床治疗等五个方面展开。

在报告中,韩教授重点列举急性发作性、神经系统相关、肝脾肿大、心肌病胃病相关、骨骼肌肉相关等多种遗传代谢病的诊断思路与诊断预防。

韩教授认为遗传代谢病并不少见,可发生于各个系统,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可喜的是,现有的串联质谱、气相质谱、基因突变检测、酶活性检测、基因芯片为遗传代谢病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并且大部分遗传代谢病都可以治疗,相当一部分疾病治疗效果很好。

马端:出生缺陷现状及对策


马端教授首先从出生缺陷的原因,全球出生缺陷新生儿的出生概率,我国出生缺陷的基本情况以及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等方面做了简单的介绍及概括。随后他通过对出生缺陷中染色体疾病、单基因疾病、线粒体疾病、表观遗传疾病的特点、基本数据及发展现状的概述,对出生缺陷各类疾病进行了详细地解释。

马端教授认为基因检测不仅具有寻找遗传学病因、确定检测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等研究价值;同时也具有疾病风险预测、基因诊断、个体化用药等临床应用价值。

最后,他对单基因遗传病检测报告的关键点做了总结:了解基因的变异类型及功能;同意基因不同位点变异产生的后果可能不同;一个基因可能有多种功能;遗传模式影响疾病的发生;危险度判断基于人群数据;干预可能降低疾病风险;家族史和家系分析对遗传咨询尤为重要。他表示遗传缺陷的孕前检测工作任重而道远。

高媛: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是指在体外受精过程中,对具有遗传风险患者的胚胎进行植入前活检和遗传学分析,以选择无遗传学疾病的胚胎植入宫腔,从而获得正常胎儿的诊断方法。

高媛教授表示大多数的遗传性疾病目前还缺乏有效地治疗手段,而对患病胎儿进行选择性流产/引产会给孕妇造成身心的双重伤害,同时也不可避免遗传性疾病的垂直传递。PGD这种方法可有效地防止遗传性疾病患儿的出生,是产前诊断的延伸,是遗传学诊断的又一更有希望的新技术。 

高媛教授在讲课中重点介绍了国际和国内单基因遗传病PGD的发展现状和难点。目前全球已做100,000个PGD临床病例,其中12,000个为单基因遗传病PGD,而国内常规开展单基因遗传病PGD的生殖中心很少。

样本难以获取、痕量样本、易污染、等位基因脱扣、同源重组等是单基因遗传病PGD难点,也是造成单基因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发展的主要障碍。

高教授随后结合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的具体病例,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她表示,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PGD的准确性;活检流程的发展使PGD更准确更灵活;IPS技术的发展可实现对配子的检测,以及线粒体病的应用,HLA配型PGD基础上的胚胎干细胞移植等前瞻性研究都在推动PGS的发展。

DAY6

遗传咨询师培训班济南站精彩的授课已经进入倒计时,然而学员们听课的热情却更加高涨。第六天的课程有幸邀请到了印第安纳大学柏邵春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锋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邢清和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罗海涛教授、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秘书梁波博士为学员们授课。

柏邵春:遗传病的风险评估与咨询


柏邵春教授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等位基因与基因型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并介绍了各类孟德尔与非孟德尔的遗传模式,对家系图谱绘制中的各类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做了讲解,以及用于等位基因与基因频率计算的哈伦-温伯格定律、贝叶斯定律做了相关介绍。

随后柏教授从临床遗传咨询与风险评估的角度出发,结合大量的遗传家系图谱的案例,通过哈伦-温伯格定律、贝叶斯定律的计算对各类孟德尔遗传的遗传概率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最后,柏教授也浅谈了遗传咨询的一般流程,遗传咨询中面临的伦理学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思考:产前诊断涉及的性别信息或其他不导致疾病的表型信息,对晚发性疾病的诊断及咨询,如何维护患者的隐私, 如何保护患者的遗传信息?

张锋: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拷贝数变异(SV/CNV)与基因组病


张锋教授从基因组医学的概念入手,从SV与基因组病、致病SV的发现与致病机制、人类常见SV与健康、SV产生机理与诱导因素、SV突变环节与遗传咨询、SV的分析平台五个方面做了讲解。

报告中张锋教授详细的介绍了SV种类,SNV与SV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全基因组SNV突变率研究并发现热点,SV与人类疾病的密切关系,佩梅病与PLP1基因重复,CMT病中SV致病机制的多样性,EPAS1基因侧翼缺失与藏族高原适应,SV研究工具及数据库建立,精子中SV突变率的检测,aCGH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等内容。

邢清和:药物皮肤不良反应的遗传学研究


邢清和教授在课程中主要讲述了药物皮肤不良反应的遗传学进展,介绍了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和分类,他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障碍,面对这个问题,被动干预模式仍是主流(限制用药范围、退出医药市场),但它是不合理的。药物遗传学在被动防御和主动干预之间架起了桥梁,可以有效规避药物给病人带来的不良反应。

邢教授重点介绍了文献中报道的携带某些等位基因与皮肤不良反应的强相关关系,而且相关风险等位基因有显著的的种族差异,因此特定基因的个体化治疗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随后,邢教授谈到遗传学常用的研究方法——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比较了基于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不同的特点,并以卡马西平的个体化治疗的遗传咨询为例,解释了哪些人需要进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有什么好处以及检测结果如何解读。

邢教授呼吁,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是有尊严而且被善待的,正如每一起医疗冲突都是具体的。在医患双方各自的立场和经历中,被伤害和被侮辱随时都可能以各种形式发生着。

罗海涛: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分析手段及临床应用


罗海涛教授为让学员们掌握基于基因测序技术的检测报告是如何产生的,从高通量测序实验学部分(原理、步骤、主要测序类型),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解读部分(基本概念、步骤、常用方法),临床应用部分三个方面着手介绍。首先他结合Illumina测序技术的发展情况,解释了高通量测序的基本思路。

罗教授认为应根据不同的应用选择不同的测序平台,比如Miseq适合靶向及小型基因组测序,Nestseq500适合日常基因组测序,Hiseq2500适合大规模基因组测序。随后他介绍了DNA测序的三种主要类型:全基因组重测序、全外显子捕获测序以及靶向捕获测序,并做了对比。

最后,罗海涛教授着重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在无创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肿瘤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诊断等临床方面的应用。

梁波:高通量测序中的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


高通量测序能一次并行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梁波博士从高通量测序的发展历程入手,从一代sanger测序,讲到二代高通量测序,再到正在研发的以单分子测序为特点的三代测序,重点比较了罗氏454、、Illumina、Life Technologies三大测序平台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之后梁波博士介绍了测序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半导体测序法的基本原理、测序深度、覆盖度、SNP/SNV等常用名词以及FASTQ、SAM/BAM等常用数据格式。

测序获得的庞大数据只有经过生物信息分析才会有意义。梁波博士讲述了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以及医学上的应用,如无创产前检测(NIPT)、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肿瘤个性化治疗和遗传病检测。说到NIPT,他向学员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常规U检验、NCV (Normalized Chromosome Value)、MAD (Median Absolute Deviation)三种目前主要的NIPT数据分析算法,并比较了三者的性能和结果。国际上对NIPT检测的计算方法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分析流程,目前该流程的关键点在于:1.构建参考数据库 2.有效读数统计 3.GC校正 4.结果判定(阈值设定)。对于PGS, 其关键控制点在于WGA扩增和CNV分析算法。报告的最后,梁波博士向学员们推荐了人类突变和疾病相关数据库资源。

DAY7

遗传咨询师培训班济南站精彩的授课直至7月20日已临近尾声,第七天的课程有幸邀请到了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南方医院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技术中心、广东省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重点实验室徐湘民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山东省妇幼保健院王谢桐教授为学员们授课。

徐湘民:血红蛋白病和地中海贫血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血红蛋白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全球每年约有790万出生缺陷患儿出生,5种常见的疾病占7000种出生缺陷的25%,血红蛋白病的发病率位于第三位。

徐湘民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类遗传病的分子基础和基因诊断,特别在遗传性血红蛋白病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应用上有深厚积累。

徐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遗传性血红蛋白病的定义分类以及由此导致的全球出生缺陷现状,介绍了α和β地贫在全球范围和中国的分布以及地贫基因在中国南方人群的携带率,对α和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机制、遗传机制、病理学机制、临床分类、血液血表型特征、临床特征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讲解。

他通过对血红蛋白电泳图谱分析对地贫病进行确诊分类,分为中间型地贫、重型地贫,并分别介绍了其突变的致病机制及遗传学基础。

王谢桐: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


王谢桐教授从临床的角度出发,对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他介绍到,卫生部2003年5月1日起实行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产前诊断,是指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包括相应筛查。

产前诊断项目包括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等。产前诊断是帮助需要进行产前诊断的夫妇生育一个健康婴儿的重要医疗过程。产前诊断适应症的选择原则,一是有高风险而危害较大的遗传病;二是目前已有对该病进行产前诊断的手段。

随后,王教授详细介绍了产前血清学筛查的主要作用,正常孕早期母血清PAPPA与孕周的关系,孕早期母血清游离βHCG与孕周的关系,影响筛查指标的因素及各种筛查方法,列举多种遗传疾病的临床筛查检测诊断办法,介绍了无创产前检测技术、脐带血管穿刺技术、绒毛吸取术、羊膜腔穿刺术的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处理以及可能得并发症。

遗传咨询师培训班济南站圆满落幕


徐湘民教授和王谢桐教授讲课结束后,学员们进行了结业考试,至此第二届遗传咨询师培训班济南站圆满落下帷幕。在本次培训班中,贺林院士正式提出了中国遗传咨询师的认证体系、课程体系和培训机构要求,根据中国国情,结合北美遗传咨询师的规范,第一次系统化的建立从初级、中级到高级中国遗传咨询师培训和考试的全面架构。而本次济南培训班的承办单位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也是国内第一个挂牌的遗传咨询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