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IS | 2021第五届中国数字医疗创新峰会精彩内容回顾

2021-11-03 10:32 · 生物探索

2021第五届中国数字医疗创新峰会聚焦数字医疗战略转型,数字疗法,VBP背景下药械企业数字增长,数字化慢病管理等热点议题,吸引了众多代表出席,探讨如何乘风破浪,制胜未来。

历时两天的2021第五届中国数字医疗创新峰会已于10月29日在上海闭幕。本届峰会聚焦数字医疗战略转型,数字疗法,VBP背景下药械企业数字增长,数字化慢病管理,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医联体、医共体数字化,数字化患者服务,互联网+商保支付创新,医疗技术创新,医疗器械数字营销与零售创新,医疗器械创新法律法规等热点议题,总共吸引了300+位线下参会代表出席,一起探讨如何在数字医疗的浪潮下,乘风破浪,制胜未来。

1635905987427218.jpg

1635905987442681.jpg

与此同时,小编陆续整理了部分演讲嘉宾的精彩分享内容,大家先睹为快吧!

夏小燕:2021中国数字医疗市场洞察

1635906029703746.jpg

夏小燕 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 BCG

现在看到的数字化医疗很多尝试,所提供的服务还是比较同质化的,不管你是从哪个角度来切入的,到底能提供什么样的差异化服务,是未来我们所面临的比较大的挑战,以及到底什么样的模式能够在未来真正可行的,有比较好的投资回报,这是我们行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们药品通过带量采购,肿瘤药国家谈判等等,会使药企压力越来越大,在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去考虑更提高效率,会变成一个大家主流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去保持我们的收入,在此基础上降低我们的成本,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所以数据化的工具应用我们认为可以起到三个作用,第一个是能够帮助我们去覆盖更广阔的市场,第二让我们用数据更加精准的去营销,第三是能够有一些更加互动的工具来支持我们的销售。

对器械来说,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在整个的病人旅程上面,可以帮到的是早筛、早诊,更精准的筛查和诊断,可以帮到更好的治疗方式,包括在手术器械等等上面更好的治疗方式,以及在手术治疗之后更好的检测,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器械的方式来实现。从早筛、早诊的方式,会看到远程的一些诊断,通过AI辅助的方式来诊断,以及AI辅助诊疗方式,这是第一类。第二类在手术之前,有很多的数字化工具可以更好的提升手术的效率,包括在手术过程当中,可以有一些远程的手术,目前国内也开始做一些尝试了,在手术之后你回家了,康复的过程当中有一些远程的监测等等,总体来说,我们总结出来对于数字化器械最大的两个机会点,一个是AI,一个是互联互通。

刘佳辉: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从全球战略出发,在中国实践的体会

1635906072836490.jpg

刘佳辉 中国区业务模式变革与数字化创新负责人 诺华制药

我们看到了整个的数字化情况以后,可以想一想,不管你的策略是怎么样的,最后还是要更多服务于我们的用户,我们的顾客是谁呢?从传统意义来讲,还是医生,患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另外越来越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样把医疗体系服务好,怎么能够用数字化推动整个医疗体系方面的发展,这方面一会儿我会各举一个例子,也是我们实践中在做的事情,很多还是在过程中,也是和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个从医生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怎么用他们能够接受的内容,以他们能够接受的形式,在他们能够接受的时间,或者说最希望的时间触达他们,这个可能是我们最核心的一个要解答的问题,我们是希望能够在触达医生的这个过程中,在传统上一直用线下代表,线下代表的方式在很多情景下还是一个最有效的,我们怎么能够用更多的,现在如果我们要讲,不光是这些核心医院要触达我们的顾客,同时我们要扩面下沉,怎么样触达更多的,就需要一些更数字化的方式,而且在我们核心的这些顾客里面也能够用更精准的方式,用更个人化和多样化的方式去服务他们,我们这里面做了几件事情,这也是全球的项目,在中国也在积极推动之中,做出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就是赋能代表,怎么能够给代表一些实际上的工具,给他们一些比较具体的建议,让他们每天去拜访顾客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信息,去更精准的触达顾客。另外哪些地方是可以自动化的,我用数据来看哪些方面是更有效的,我可不可以把这个变成一个规则,或者原则,最核心的在里面是我们的算法,我们怎么能够用这个算法,把这些信息整合,然后把它串起来。

从内容方面来讲,我们在做的一件事情是说我们怎么样把这些内容更加的模块化,这样的话我们在制造这个内容的时候,就可以把它重复利用的机会增大,后面这些内容可不可以重组,如果在一个情景下面哪些内容可以有效,在另外一个情景下可以把这些内容模块重整起来,然后重新包装成更加适合另外的客户,或者更加适合他们的情景,这从内容构建一开始就要设计好,更重要的是怎么样能够把数据和深入分析底层基建用好,同时任何一个转型都是离不开人的,我们在人这一块,包括对整个组织,包括对个人能力方面的一些培育,这方面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最终是要用一个比较迭代的工作方式,能够把我们本身即有的独特生态圈用好。

孙轶:数字医疗赋能智慧医院建设

1635906110556290.jpg

孙轶 数字医疗总经理 GE医疗

整体来看,GE医疗有一些组织架构,底下大家可以看到,产生数据的设备都是一些底层的,我们最核心的传统业务在左下方,就是我们的设备,后面我们还有很多信息化的业务,就是把散在不同科室、不同楼宇之间的设备,怎么样连起来,数据怎么流通起来,业务流程怎么流通起来,我们在做这样的事情。现在很多医院有很多院区,基于不同的院区,甚至医联体方面,怎么样数字化做的更好,数据互联互通,怎么样让管理工作流协同起来,这也是我们的业务。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面,我们推出了GE的数字医疗智能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集成了非常多的SaaS应用,这些软件的应用有什么样的逻辑呢?这个逻辑就是一个病人在医院里面,或者一个医生在工作当中,他整个的一个过程,我们把里面分割成不同的环节,在每个环节里面我们能做什么,医生的痛点是什么,缺什么,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底层平台,把整个医院里面医生的工作流,把患者的数据流连起来,我们这个领域做的事情也会跟药企发生一些关系。我们做很多AI的集成,包括CDSS决策集成,这些里面很多跟药物相关的,我们也在跟药企做一些深度的合作,探讨怎么样通过图像,怎么样通过病理,怎么样通过一些数据,来进行规划,来进行治疗,包括手术的规划,治疗的规划,用药的规划,这个方面我觉得未来整个数据流、整个工作流一定是会打通的。

我们传统做的是设备业务,这个设备的业务怎么样往临床走,怎么样赋能医生的能力,怎么样让我们的产品每个环节都融入进去,用数字化的技术把它打通,同时在这个解决方案之后我们是不是提供一些服务,我们通过爱迪生平台整合AI服务,整合各种数字化的服务,未来我们卖自己的硬件、软件、产品,也可以做很多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医院,这样才能更有价值的解决医生在医院环境当中的痛点,如果能够站在解决医生的痛点,解决患者痛点的角度,而不是单纯的推广自己产品的角度,这件事情一定是会能够长期的发展下去。我觉得数字医疗在这个领域里面,未来我是非常得看好,刚才也提到了一些商业模式,大家可以看到医院来买单,医生来买单,或者是患者来买单,都是一个模式,其实我们这样的一些器械厂商,如果我们这个产品能够赋能传统业务,我觉得医疗器械厂商为这些创新,为这些AI来付一些费用,这个也可能是一个商业模式,在这个里面未来是非常得开放。

倪渊: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疗转型

1635906148898602.jpg

 倪渊 平安科技医疗 ASKBOB团队负责人、副总工程师 平安集团

今天我主要分享在平安医疗科技构建了哪些人工智能医疗技术,以及在整个医疗生态当中是如何落地应用的。说到人工智能应该有四个方面,就是算法、算力、数据、应用场景,整个医疗科技做的也是围绕这几方面的事情,在最底层建立了五大医疗数据库,包含了疾病、药品、医生资源、医院,来自于整个保险问诊相关的数据。第二部分如果需要做人工智能,也需要让机器是有这样的一个医疗大脑,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些数据跟知识变成一个结构化的方式,让机器能够理解相关的知识,才能赋能上层的应用,去做一些更精准的诊疗推荐,所以我们通过一些信息抽取的技术,把这些知识变成了知识图谱,这样的话机器才能去理解。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在构建三维平台,这是我们所谓的算力,不管是做影像的辅助诊断模型,都要大规模的GPU,我们自己内部有上千块卡的GPU集群,会帮助我们非常快的迭代模型,就保证我们影像处理技术在国际上取得非常好的名次。在应用端是从诊前、诊中、诊后所有的环节,同时投入人力做AI辅助的新药研发。

后面我会展开说在每个应用层面大概做了哪些事情,第一个主要做疾病的预测,来辅助我们去做筛查,疾病预测是通过一些大数据,去构建一些模型去预测一个疾病的发生,或者疾病这个并发症发生的一个概率。在有人工智能之前,医生用传统的方法也会去做,是通过医生的经验挑选一些,通过回归的方式构建这样的预测模式,往往通过回归的方式,要假设这个临床结局和变量之间是一个线性关系,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它是非线性的关系,变量的挑选也受制于医生的经验和观察,所以会有遗漏。有了大数据之后,在进行数据清洗的时候,通过数据补全,通过患者纵向的和横向的数据进行匹配,去把数据做一个更好的版本。第二在去做特征挑选的时候,我们会通过一些机器学习的方式,进行特征的组合,可能本来我们是有十几二十个维度,经过组合后,比如说有些患者是否有共病,有些患者的数据是时序的,会把这些变量生成组合,可能会组合成一千个维度,第三步在我们建模的时候,会用更好的模型,这样的建模会发现非线性的关系去做更好的拟合,我们做了很多不同疾病的模型,都可以看到我们用这样一套方法去构建的疾病预测模型,比传统的方法大概有十个点的提升。在第四点上我们真正要去做临床应用的时候,需要对模型有一个很好的解释,我们会回过来用机器学习黑盒子的方法挑选出来的,再做一些相关性的研究以及医学领域的总结,形成一套可以让医生临床用的风险预测模型。

马静:数字化疗法在药企的探索和实践

1635906180149004.jpg

马静 数字化疗法商业化负责人 赛诺菲

既然我们讲了成功点,这一页就是讲讲我们的血泪史,就是做数字化产品的挑战,它是一个数字化和医疗结合非常紧密的产品,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尤其是不同学科融合的时候非常缺这样的经验,让医生去了解数字化,去设计一个APP,还是让IT工程师设计一套医疗逻辑,到底怎么样做出一套好的产品?数字化疗法是按照医疗器械来管理,除了通常的沟通,市场部、销售、医学部、合规、BD部门、法务,还要沟通注册部门,在这些部门沟通过程中,就会有非常多的探讨,而且这是一个新的东西,怎么样把这个新的东西做好,我们在不停地探索,也有很多挑战。做了一个数字化产品,我相信各位都很专业,有多年的经验,数字化产品要做好还有一点必不可少,一定是运营,你怎么样去运营?是什么样的内容?有没有线下的团队?你是什么样的服务模式?医生在这里面占什么样的主体?运营的太重你的这个项目是亏钱的,运营的太轻很难达到效果,我们如果有更多的探索成果也会跟大家一起来汇报,如果各位有更好的经验,或者踩过的坑,我们可以继续交流和分享。

另外一块数字化疗法既然是按照医疗器械来管理,国家局、省局报二类证的时候对它是什么态度?不同的省局、不同的评审员对它的尺度理解是不一样的,我该选择什么样的路径,该怎么样设计?该怎么去迭代?中间的核心算法有没有优化?你是不是还是符合当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中间有巨大的差异,都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考虑。至少我们在国外看到它可以作为处方,从医院直接开出去,保险会有这样购买的意愿,我们在国内也在探索,但看到它的买单方很多,我们也期待和合作方设计一些路径,是不是在一些高质量的服务中,我们可以有一定的比例,或者怎么样来去设计这些东西,后续有更多的探索,也会跟大家进行交流。

徐旭峰:数字疗法在慢病领域的实践初析

1635906212918276.jpg

徐旭峰 中国区业务负责人 莱弗仕康

再回到一个患者,数字化疗法是改变了我们思考我们怎么服务一个患者的行为,我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所有人都在说以患者为中心,但大家看看我们的VBP,大家都经历过VBP的镇痛,VBP做的是把医生分群,他的治疗路径,以患者为中心真正想过患者的诉求吗?如果是一个糖尿病患者,至少血糖要达标,第二他是一个患者,他是一个特殊的消费者,他还是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诉求,所以他在生活各个场景下有诉求,他也要吃,第三VBP到现在有谁说这个药品已经便宜了?没有了,还觉得贵。最后需要心理关怀,国外做的还可以,我们在国内这一块没有很好的形成,还在营造一些小的群体能够给到相互的同伴支持,这个是从患者的角度他要的,而不是从传统的医生怎么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患者要的是什么,然后再切到数字化疗法到底谈的是什么?数字化疗法是很好的把一些创新疗法和数字技术的结合,我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睡眠认知疗法,是改变你的一些睡眠习惯,他告诉你如果你睡不着,不要很早躺在床上,应该提高深度睡眠的时间,他会告诉你,你多久如果睡不着就应该起来走一走,包括你周边的灯光都是有相应的关系,用一个数字化的方式,是说我用APP的方式告诉你,所以数字化疗法在这些点上都在突破,包括我们有AI、VR,有IOT,还有人工智能,这些都是数字化的手段再附加上创新疗法,这个是数字化疗法的一个底层逻辑。

再举个例子,做慢病管理的时候,糖尿病患者和肿瘤患者管好不一样,糖尿病患者因为是慢病,所以他内心就是向懒的,我自己就是这样,如果我有糖尿病,我不测我就没病,有些人觉得我这两天不疼不痒,那一针胰岛素就不打了,有些人觉得我不用药我就没病,你要去提醒他,这是一个行为心理学的问题,我怎么结合行为心理学,做到很好的干预,有没有想过数字化疗法为什么可以快速得到应用,如果你真的做依从性的数字化疗法,你是很好的吃了那些慢病药品的红利,因为患者不好好服药,你让他好好服药了,说你达到的效果是数字化疗法做到的,不是的,你真的是承接了那一波红利,那一波二十亿一颗药,你这里才多少钱,这里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田晓彦:VBP环境下的外企生存之道

1635906247215840.jpg

 田晓彦 患者体验优化负责人 优时比

集采以后,作为药企来说,在院外运营的品种有两种可以考虑,一个是具有品牌知名度,在医生和患者具有很好的美誉度,而且是口服剂型。第二类虽然是一个生物制剂,但有很好的品牌知名度,我认为也不要轻易放弃,哪怕你是一个肿瘤产品,哪怕免疫产品,进医保之前也是做的自费市场,现在只不过从医保再退回院外,你就不会做了吗?这个也不要轻易放弃,一些品牌比较好的生物药和肿瘤药还是可以做院外运营的。有一些做的比较好的例子,在业内维护比较成功的,我就不一一说了,采用的是全渠道打法,院内仍然保持核心市场,院外拓展零售加上电商,进行全渠道运营,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虽然总体还是会下跌,但是可以看到院外还是可以弥补一些院内的损失。这个是关于医院零售和线上渠道在未来的预测,预测到2024年医院会从72降到70,线上零售会增长最多,从1增长到6,实际情况线上零售比他预测的还要增长的更快,现在线上零售的销售已经占到了我们整个销量的15%,如果你认真的去思考一些院外运营场景,我觉得还是有机会的。从OTC和处方药来看,在未来处方药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大家看到右边这张图,在整个零售里面,包括线上线下,处方药占比会超过一半。

跳到院外市场,我们看院外市场有哪几种引流运营方式,一种有些公司仍然保留了核心的医院销售团队,通过团队、医生把老患者引流到院边药店,或者特药引入到DTP药房、电商药店、互联网医院,锁定患者直接通过院外优惠的方式,这样在集采之后可以弥补掉很大一部分院内的分析。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引流,很多老患者散布在整个市场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触达它,还有患者社区,还有社交媒体、搜索引擎,通过这些触达到潜在的患者可能会在的渠道,直接通过这个渠道进行引流和转化。最后一条是毫无疑问的,提高老患者的依从性,做依从性管理,这个是肯定有效的。

有几个注意事项,如果你要往院外市场走的话,第一个我还是建议不要把院内渠道丢掉,至少要保持院内列名。第二个对于集采来说,全国各个省的政策有松有紧,你要区别对待,在执行比较严格的省里面,我们进入集采产品直接从90%的份额以下拉到30%,但是在执行不那么严格的区域,我们还能保持一半以上,保持在52%,这是在医院里,还是要区别对待,每个省甚至每家医院都要去看。我个人认为重点医生的观念和关系还是不要丢掉,为什么?如果你只做老患者的引流,没有院内新患者的源头,你的新患者来源会越来越少,要通过不断地补充新患者。有一种业务模式在业内做推广,但最终拿药是在院外,这个模式是成立的,在一些治疗领域,包括有些慢病领域已经得到证明了,这个是我的一些个人建议。

圆桌讨论

1635906287652819.jpg

嘉宾风采

1635906326401754.jpg

 茶歇交流

1635906358668777.jpg

 ------特此感谢------

钻石赞助商

1635906385400437.jpg

白金赞助商

1635906410292279.jpg

1635906411785253.jpg

金牌赞助商

1635906451231292.jpg

铜牌赞助商

1635906479792017.jpg

媒体合作

1635906541129950.jpg

以上就是本次峰会的一些精彩内容回顾。在此,衷心地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感谢大家的支持,期待下次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