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科学家、 企业家 >
- 时事、 热点、 新闻 >
-
二代测序、
ctDNA
>
- 单细胞测序
- 华大基因
- 上市
- 贝瑞和康
- 生殖医学
- 三代试管婴儿
- 冷冻卵子
- ion proton
- 单分子测序
- 半导体测序
- 测序仪
- 肿瘤筛查
- 生殖筛查
- 用药指导
- 个性化诊断
- 伴随诊断
- 乳腺癌筛查
- 同病异治
- 异病同治
- 液态活检
- ctDNA
- 血液检测
- 耐药性
- GWAS
- 外显子测序
- 内含子测序
- RNA测序
- Solexa
- 文库构建
- dNTP
- SNP
- NIPT
- cfDNA
- 13号三体
- 18号三体
- 21号三体
- 高通量
- 长读长
- 重测序
- 单细胞
- 胚胎植入
- 体外受精
- 试管婴儿
- PGD/PGS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后基因组时代
- 精准医疗
- 乳腺癌
- 前列腺癌
- 非小细胞肺癌
- 白血病
- 赛默飞
- Ion Torrent
- ABI
- Solid
-
基因编辑、
CRISPR
>
- CRISPR技术专利
- Borad
- 基因编辑胚胎
- Jennifer A. Doudna
- CRISPR
- TALEN
- ZFN
- Cas9
- CRISPR/Cpf1
- 张锋
- 卵子
- 精子
- 胚胎
- 细胞
- 基因
- Jennifer Doudna
- Therapeutics
- DNA
- RNA
- Editas Medicine
- PCR
- NGS
- 文库构建
- 转录子
- PD-1/PD-L1
- CAR-T
- B细胞
- 生殖细胞
- 遗传学
- 生物信息学
- 伦理学
- 组学
- 分子生物学
- 癌症研究
- 基因治疗
- 遗传咨询
- 神经科学
- 临床研究
- 干细胞
- 糖尿病
- 微生物
- 生物标志物
- 表观遗传学
- 沉默基因
- 蓝鸟生物
- 乙肝
- 地中海贫血
- 白血病
- 淋巴癌
- 肿瘤
- 转化医学
- 神经科学
- 衰退性疾病
- Kite
- 定制婴儿
- 线粒体DNA
- Juno
- 安科
- 细胞、 免疫治疗 >
- 肿瘤、 癌症 >
- 新药、 仿制药 >
- 分子诊断、 IVD >
- 政策法规、 CFDA >
- 器械、 耗材、 设备 >
- 会议、 会展、 沙龙 >
CCR5受体成全世界首例康复的艾滋病患者
导读 | 蒂莫西•布朗是世界首例——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艾滋病被治愈的人。既染上艾滋病之后,又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医院为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治疗白血病。幸运的是,医生为布朗找到了携带特殊基因的干细胞捐献者,这种特殊基因可以抵抗艾滋病。 |
HIV病毒从感染T细胞裂解出
就在去年,一位居住在柏林名叫蒂莫西•布朗(Timothy Brown)的男子成了世界知名人士。他是世界首例——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艾滋病被治愈的人。既染上艾滋病之后,他又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医院为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治疗白血病。幸运的是,医生为布朗找到了携带特殊基因的干细胞捐献者。这种特殊基因可以抵抗艾滋病。当时这一病例是难以复制的小概率个案。而现在,科研人员从模仿这一疗法的两组基因治疗研究中获得了前景喜人的成果,预示着在大规模推广这一疗法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在芝加哥召开的抗菌药与化疗跨学科会议上,研究人员公布了抗艾新疗法试验的初步结果。15名HIV感染者接受了该试验,以期可以不再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该研究在美国东西岸地区分别展开。HIV病毒在感染人体过程中会借助T细胞上名为CCR5的受体,而该试验正是通过破坏CCR5来实现免疫系统抵抗HIV病毒的目的。向蒂莫西•布朗献血的那位捐助者就是具有这种能够天然抵抗HIV的CCR5受体。
该试验先是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T细胞,然后再与一种特殊的酶相作用。这种酶由加利福尼亚一家名为Sangamo BioSciences的生物科技公司研制,叫做锌指核酸酶。该酶从CCR5上将基因剪切下来然后破坏掉。随后100亿转基因细胞被重新注入患者体内。新的数据显示,约25%的细胞具有了这种变异后的CCR5。研究发现转基因T细胞在几位患者体内持续存在了6个月以上。
而近日出现的一个病例则对科研人员提出了挑战:一位接受基因疗法并且随后停止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患者,其体内的HIV病毒在1个月内又重新出现了,这正是患者中断药物治疗的典型表现。但数星期后,病毒数量开始下降,并减低到检测不到的水平,这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基因疗法确已改变了该患者的T细胞。“这些变化非常不同于我在中断治疗研究当中所通常发现的那样。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领导美国东海岸地区6名患者试验工作,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传染病临床医生Pablo Tebas说,“这名患者的状况不断恶化。”
Tebas承认其研究失控,并表示他们仅仅在这一例患者身上发现了这种反应。另外,这名患者本来是具有天然优势的,因为他继承的两个CCR5基因的其中之一原本就是已经坏掉的。Tebas怀疑,正是该患者本身天然具有的CCR5基因突变与基因疗法共同作用导致了上述戏剧性的变化。“这只是一项很小的试验,我认为无论如何这还不足以成为一种能够治愈艾滋病的疗法,而柏林那位成功治愈的患者只是个案,它改变了研究的重心。” Tebas说,“这表明抗病毒活性与转基因细胞比例存在一定关联。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深入研究的方向。”
尽管研究者并不指望基因疗法能够将HIV病毒完全从患者体内清除,但是他们希望能够创造出一种“功能性疗法”,换句话说,就是将病毒数量控制在极低的范围内以使患者无须再服用抗病毒药物。
在北卡罗来纳大学从事抗HIV病毒疗法研究的病毒学家David Margolis表示,基因疗法所产生的影响仍然面临很多问题,然而,“这些试验数据很有趣,并且鼓舞人心,但是仍不够完整。”他说。尽管如此,经人工修饰CCR5基因的细胞比例仍然给Margolis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即使基因疗法能够成功治愈艾滋病,那么其成本和技术门槛意味着它很难在富裕国家以外推广。但是Tebas提到抗病毒药物的成本也很高,我们需要平衡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这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