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科学家、 企业家 >
- 时事、 热点、 新闻 >
-
二代测序、
ctDNA
>
- 单细胞测序
- 华大基因
- 上市
- 贝瑞和康
- 生殖医学
- 三代试管婴儿
- 冷冻卵子
- ion proton
- 单分子测序
- 半导体测序
- 测序仪
- 肿瘤筛查
- 生殖筛查
- 用药指导
- 个性化诊断
- 伴随诊断
- 乳腺癌筛查
- 同病异治
- 异病同治
- 液态活检
- ctDNA
- 血液检测
- 耐药性
- GWAS
- 外显子测序
- 内含子测序
- RNA测序
- Solexa
- 文库构建
- dNTP
- SNP
- NIPT
- cfDNA
- 13号三体
- 18号三体
- 21号三体
- 高通量
- 长读长
- 重测序
- 单细胞
- 胚胎植入
- 体外受精
- 试管婴儿
- PGD/PGS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后基因组时代
- 精准医疗
- 乳腺癌
- 前列腺癌
- 非小细胞肺癌
- 白血病
- 赛默飞
- Ion Torrent
- ABI
- Solid
-
基因编辑、
CRISPR
>
- CRISPR技术专利
- Borad
- 基因编辑胚胎
- Jennifer A. Doudna
- CRISPR
- TALEN
- ZFN
- Cas9
- CRISPR/Cpf1
- 张锋
- 卵子
- 精子
- 胚胎
- 细胞
- 基因
- Jennifer Doudna
- Therapeutics
- DNA
- RNA
- Editas Medicine
- PCR
- NGS
- 文库构建
- 转录子
- PD-1/PD-L1
- CAR-T
- B细胞
- 生殖细胞
- 遗传学
- 生物信息学
- 伦理学
- 组学
- 分子生物学
- 癌症研究
- 基因治疗
- 遗传咨询
- 神经科学
- 临床研究
- 干细胞
- 糖尿病
- 微生物
- 生物标志物
- 表观遗传学
- 沉默基因
- 蓝鸟生物
- 乙肝
- 地中海贫血
- 白血病
- 淋巴癌
- 肿瘤
- 转化医学
- 神经科学
- 衰退性疾病
- Kite
- 定制婴儿
- 线粒体DNA
- Juno
- 安科
- 细胞、 免疫治疗 >
- 肿瘤、 癌症 >
- 新药、 仿制药 >
- 分子诊断、 IVD >
- 政策法规、 CFDA >
- 器械、 耗材、 设备 >
- 会议、 会展、 沙龙 >
Cell编辑提醒:提交论文时的4个常见误区
导读 | 话说,众多科研者不惧严寒酷暑的整日泡在实验室,就是为了等待吾家有子初长成(论文新鲜出炉)的那一天。学术界期刊“泰斗”Cell杂志就“送子拜师”(提交论文)的过程中常见的四个误解进行深入点评。 |
本文转载自“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话说,众多科研者不惧严寒酷暑的整日泡在实验室,就是为了等待吾家有子初长成(论文新鲜出炉)的那一天。虽说自家孩子(文章)落在自己眼中那是千好万好,但是一旦要将自家辛苦培养的孩子(文章)送去面见各大武林门派(各类期刊杂志)中的长辈(编辑&审稿人)时,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到底能不能被收入门下,就看这一遭了。
因此,科研者对孩子的仪容(格式)、拜师信(the cover letter)以及携带的见面礼(附属材料)那是千般万般小心,丝毫不敢有所疏忽,深怕自家孩子会入不了长辈的法眼,而被拒之门外。然而,有时太过纠结细节,反而适得其反。学术界期刊“泰斗”Cell杂志就“送子拜师”(提交论文)的过程中常见的四个误解进行深入点评。
误区—:格式左右着编辑的决定
诚然,好的仪容(文章格式)会留给编辑良好的印象,但这并不是决定文章能否被接受的关键因素。毕竟,文章内容质量好才是王道!
举个栗子,哪怕孩子仪容略显混乱(也不要太过邋遢),但是只要其骨骼清奇、根骨奇佳,仍会被慧眼识英才的长辈所看重,进而会被收入门下做关门弟子;但如若孩子本身歪瓜裂枣,哪怕被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在长辈眼中也只是一个化了妆的如花而已,自然不肯再多看一眼。
所以大家在提交论文之前,最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文章是否条理清楚、逻辑分明且有理有据,是否能让编辑们觉得即便不是万中无一,但也是颇具潜力,是篇难得的好文章。其次,在依据各个杂志的要求,对文章格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这样方显出自家孩子(文章)拜师的诚意。
误区二:The cover letter越长越好
诚然,一封饱含真诚之心的拜师信(cover letter)是抓住editor眼球的绝佳利器。因而很有可能你会捕捉论文的每一个细节,并尝试在信里一展无遗。殊不知这犯了纠结细枝末节的大忌,要知道一旦你的cover letter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时,确实挺招人厌烦的。
谨记不要让冗长的cover letter埋葬了论文的意义,而编辑们所看重的,也只是简单明了的letter,所以直接上干货就好,比如论文的重要意义何在?它与期刊的定位是否相一致?以及文章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
至于要如何撰写一封声情并茂的cover letter来赢得Editor的青睐,那么解螺旋的这篇文章《Cell Press的编辑告诉你,正确的cover letter是这样的!》你就不可不读!
误区三:推荐的上传文件大小只是建议
常言道,一白遮三丑,一胖毁所有。一旦自家孩子(文章)体积过大,超过了杂志所推荐的上传文件大小,文章上传过程就会被迫中止。这时就莫怪杂志给你吃闭门羹了,自己连编辑大大的门都过不了,又谈何面见编辑、觐见审稿人呢?
所以让文章“瘦身”就成为大家不可忽略的关键细节。其实,影响文章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图片文件。为了减少文件大小,可用作图软件将文章中指向同一结论的图片组合成一张图片,如此不仅节省空间,还可方便读者对比。
另外,SCI论文图片文件大小最好控制在10M以内,此时在用PS将图片另存为TIFF格式时,存储选项勾选“作为副本”,去勾选“图层”,并选择LZW压缩方式(无损压缩,保证分辨率的情况下显著降低图片大小)即可。最后在上传论文之前,将图片和文本合并成一个PDF,也可减少文件大小。
误区四:附属文件可加快评审进程
秉着礼多人不怪的原则,很多小伙伴在上传文件时,恨不得把与论文有关的所有附属文件如eTOC模糊文件、图形摘要、conflict of interest form、 STAR Methods section以及需要提供的关键资源表统统上传,以此来增加砝码并期望编辑和审稿人心中的天平能够向己方倾斜。
其实不然,杂志编辑在处理文章时最先考虑的唯一材料是论文初稿和cover letter。而以上种种相关信息的提交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存在,并不会影响编辑对文章是否接收的决定。另外,如果期刊杂志需要更多的有关信息,编辑会要求作者做出相应补充材料。
参考文献:
http://crosstalk.cell.com/blog/common-misconceptions-about-submitting-a-manuscript
